高廷耀《水污染控制工程》(第4版)(下册)课后习题和考研真题详解.pdf

高廷耀《水污染控制工程》(第4版)(下册)课后习题和考研真题详解.pdf

  1. 1、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您在本站购买的阅读使用权仅限于您本人阅读使用,您不得/不能给任何第三方使用,由此造成的一切相关后果本平台保留向您追偿索赔的权利!版权所有,后果自负!
  2. 2、本文档为正版电子图书,虚拟物品付费之后概不接收任何理由退款。
查看更多
本书是高廷耀《水污染控制工程》(第4版)(下册)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了水污染控制工程的相关资料对该教材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2.精选考研真题,巩固重难点知识本书精选了部分名校的相关考研真题,并提供了详细的答案,所选考研真题基本涵盖了章节的考点和难点。

第9章 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9.1 课后习题详解 1简述水质污染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染指标包括物理性质污染指标,化学性质污染指标和生物性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固体及挥发性固体、固定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 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关系图:总固体(TS)=溶解性固体(DS)+悬浮性固体(SS)=挥发性固体(VS)+固定性固体(FS) 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答:(1)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 ①生化需氧量(BOD)是指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以mg/L为单位); ②化学需氧量(COD)是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以mg/L为单位); ③总有机碳(TOC)包括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也是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一个综合参数; ④总需氧量(TOD),有机物中除含有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TOD)。 (2)四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 ①BOD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COD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TOC、TOD的耗氧过程与BOD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大。 ②各种水质之间TOC或TOD与BOD不存在固定关系。在水质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BOD与TOD或TOC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TOD>CODCr>BOD20>BOD5>CODMn。 ③BOD反映出微生物氧化有机物、直接地从卫生学角度阐明被污染的程度。COD的优点是快速而比较精确地表示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并且不受水质的影响。 ④污水中存在的还原性无机物(如硫化物)被氧化也需要消耗氧,以COD表示存在一定的误差。 ⑤BOD5/COD的比值可作为该污水是否适宜于采用生物处理判别标准,比值越大,越容易被生物处理。 4水体自净有哪几种类型?氧垂曲线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1)污染物随污水排入水体后,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与生物化学的作用,使污染的浓度降低或总量减少,受污染的水体部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原状,这种现象称为水体自净或水体净化。水体自净根据净化机制进行分类,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以及生物净化。 ①物理净化,是指由于污染物质的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等作用而使河水污染物浓度降低的过程。其中稀释作用是一项重要的物理净化过程; ②化学净化,是指由于污染物质的氧化、还原、分解等作用而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③生物净化,是指由于水中生物活动,尤其是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而引起的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2)有机物排入河流后,经微生物降解而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河水亏氧;另一方面,空气中的氧通过河流水面不断地溶入水中,使溶解氧逐步得到恢复。耗氧与亏氧是同时存在的,氧垂曲线的特点是在污染河流中DO曲线呈下垂状。适用于一维河流和不考虑扩散的情况下。 5试论述排放标准、水环境质量标准、环境容量之间的关系。 答:环境容量是水环境质量标准制定的基本依据,而水环境质量标准则是排放标准制定的依据。具体分析如下: (1)定义区分 ①排放标准是指最高允许的排放浓度,污水的排放标准分为一、二、三级标准; ②水环境质量标准是用来评估水体的质量和污染情况的,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海洋水质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等; ③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在其自净范围内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量。 (2)关系 ①排放标准是根据自然界对于污染物自净能力而定的,和环境容量有很大关系,环境质量标准是根据纯生态环境为参照,根据各地情况不同而制定的; ②排水标准是排到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速率的控制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是水环境本身要求达到的指标。水环境容量越大,环境质量标准越低,排放标准越松,反之越严格; ③各类标准一般都是以浓度来衡量的,即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圣才电子书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圣才电子书融合各类考试(学历、等级、职称资格等)和经典教材(经管、外语、理工等)配套辅导的10万种电子书(题库、视频等)。

认证主体圣才电子书(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08742623696X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