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氏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造型功能.docxVIP

拉氏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造型功能.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拉氏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造型功能 20世纪著名的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谢尔盖尤齐拉赫马尼诺夫(1873-1943)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大量著名的钢琴和管弦乐作品,而且还丰富了艺术歌曲领域,创造了巨大的艺术成就。他一生共作了83首艺术歌曲 (改编作品除外) , “他的歌曲被公认为俄罗斯歌曲中的珍品”。 作为一名钢琴家, 拉氏的钢琴音乐织体丰富, 色彩绚丽, 旋律优美, 气息宽广, 技巧辉煌。在其笔下的歌曲中, 钢琴伴奏声部同样也是精彩纷呈。正如贝多芬感叹舒伯特声乐作品中的钢琴伴奏“这里有神圣的闪光”那样, 拉氏的钢琴伴奏也可谓才华闪现, 声声珠玑。其织体、和声、表现功能、技术程度都较前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本文力图以拉氏艺术歌曲中的几首名作为对象来观察其钢琴伴奏的表现功能。 在拉氏艺术歌曲中, 钢琴伴奏声部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其中最突出的几种功能是:造型模拟, 象征暗示, 结构串联, 心理刻划, 渲染造境。这几种功能在具体作品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们有时相互融合, 有时有主有次, 因此我们虽分别论述, 但不必作孤立的理解。 一、 造型功能的运用 “造型”本是一个美术学的概念, 通常是与诗、舞、乐相对的。后来, “造型”一词也经常沿用于音乐里面。可以理解为用某种特定的音乐语言 (调性、和声、织体以及适宜的速度、力度、节奏等) 来模拟自然界或人类生活中富有音乐特点的某一属性, 引起听者的直观形象联想, 进而达到音乐表现的目的。以《春潮》为例, 我们可以看到造型功能的充分运用。 写于1896年的《春潮》, 一改拉氏往日忧伤的情怀, 代之以明朗、活泼、乐观的情绪, 充分反映了俄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1905年民主革命前夕革命意识的觉醒。作品将“春潮”喻为“春天的信使”, 用音乐写出喧嚣、冲腾的潮水、春天的钟声等等, 绘制了极为明确的画面。下面分述各种不同的造型形象。 1. 概念节奏型 动机中的三连音节奏是一个反复出现、具有贯穿特点的节奏型, 给整个作品的统一起到很大作用。这种来自于纯器乐作品的构思方法显示出整体构思的器乐化, 也显示出钢琴伴奏在整体构思中对音乐造型所起的重要作用。 2. 音区覆盖物 比较例1和例2我们可以看到, 由于由例1的上行分解变为例2的锯齿型音阶, 音程距离缩小, 密度加大, 并且整体动机由一小节变为两小节, 使得斜线距离拉长, 音区覆盖面拓宽, 春潮就自然由“起伏涌动”变为“喧嚣冲腾”了。它恰如刚历严冬的河流, 一旦解冻, 便以无比蓬勃的活力, 去拥抱春天的来临。同时由于它的力度在PP层面上, 与前面的力度f、P相比起来色彩突然转变, 加之 B大三和弦与c小三和弦的对置, 令人又感觉到此时的春潮正在暗暗积聚力量, 显得既有生机而又含蓄。 3. 声乐形象的运用 例3是作品中庄严宣告“春天来了”时伴奏所采用的织体。它在和弦、节奏、音调、走向皆与例1相同的情况下, 采用了拉氏所偏爱的密集排列的和弦, 这样就一下子塑造出另外一种形象——钟声。这是迎春的钟声, 也是喜传捷报的钟声, 它响彻云霄, 回肠荡气, 气氛顿然庄严而又畅快。随着这种情绪的积累, 作品走向了高潮。 作品的后面, 作者同样还用了与例3相同的和弦织体, 但以弱奏造型模拟了春光明媚、人们欢歌喜舞的场面。伴随着力度的增强及速度的加紧, 乐曲情绪越来越高涨, 舞蹈场面也越来越热烈, 直至在一股幸福的、铿锵有力的狂流中结束。在整个作品的钢琴伴奏中, 作者用短小精悍的材料造型模拟出各种不同的形象, 收到了令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生动艺术效果。 二、 新材料的使用,为诗歌意象的传递提供了不同的载体 在音乐中我们常可体会到象征的意味作用。有时一种特定的音程, 一段特定的旋律, 一个特定的节奏型往往会同某种特定的语言化的人物或形象、情感联系在一起, 这其实就是象征暗示的一种表示。在拉氏的歌曲《别唱吧, 美人》中就存在这种现象。这首抒情诗本来是普希金听格林卡弹奏一首格鲁吉亚曲调后, 心有所触而作。后由于原来的音乐略显苍白, 不少作曲家又重新为之作曲。1892年拉氏所写作品Op.4-4恐怕是这些作品中最为出色的了。作曲家在歌曲的钢琴伴奏中用了一个如芦笛般、富于东方色彩的格鲁吉亚曲调, 如例4。 例4. 这是一个忧郁伤感的充满异国情调的旋律, 象征了诗歌意象中凄婉、伤感的美人之歌。它在引子一出现就将美人的形象及音乐的情绪带给了听众。整个引子都是这个旋律的下行模进发展, 配合着独特的和声以及一条半音下行的旋律和固定低音, 构成了一唱三叹的音乐形象。作品的结构为三段式。在突然的sf之后, 美人之歌嘎然而止, “诗人”的象征形象以祈使语气由人声唱出, 在“诗人”的歌声中也拼贴进了“美人”的旋律。东方情调的间奏过后, 音乐进入中段, 此时“诗人”与“美人”开始对话, 形成咏叹调与宣叙调

文档评论(0)

lmz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