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拉赫玛尼诺夫19世纪钢琴与管弦乐队作品的变奏
谢尔盖瓦西耶维奇拉赫马尼诺夫(1873-1943)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一位重要俄罗斯作曲家。他出生于谢苗诺沃一个具有良好的音乐背景的家族。1882年入学圣彼得堡音乐学院, 师从德米纳斯基学钢琴。1885年, 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 师从茨维列夫。1891年, 拉赫玛尼诺夫完成了《第一钢琴协奏曲》, 第一部交响诗《罗斯基斯拉夫王子》。1892年3月, 以优异成绩从莫斯科音乐学院毕业。1914年, 他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其中包含了最为重要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十三首前奏曲》《音画练习曲》和《第二钢琴奏鸣曲》。交响合唱《钟》也在这期间相继完成。自1923年起, 主要包括《第四钢琴协奏曲》, 修订《第二钢琴奏鸣曲》, 完成最后一部钢琴独奏作品《柯莱里主题变奏曲》, 以及晚年最重要的作品《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一、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的结构特点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完成于1934年, 是拉赫玛尼诺夫晚年最为成功的钢琴与管弦乐队作品。作品使用了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小提琴随想曲主题与中世纪宗教音乐《末日经》主题, 并给以24次变奏。这首作品最为独特之处在于它以钢琴协奏曲的形式写成, 却又并非如传统钢琴协奏曲一样采用多乐章的套曲形式, 而是引子、主题和连续不断的24次变奏构成的单乐章作品。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采用变奏曲式的结构写成。根据作品的调性布局和音乐情绪的变化, 作品又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通过对全部变奏的调性分析可以看到, 整首作品的调性布局很有规律。结构可总结如下: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
除了作品整体体现出的宏观结构之外, 每一段变奏都具有相对完整的小结构。由于帕格尼尼主题本身便是一个三乐句构成的收拢性对比乐段, 因此基于此主题的变奏段落也都具有相类似或完全相同的结构特征。
二、 变奏九:《愤怒的审判》主题
变奏手法的丰富灵活性是一个作曲家对音乐材料的理解和发展能力的体现。拉赫玛尼诺夫为帕格尼尼的主题创作了24个变奏, 然而变奏手法却不只24种。
在第一变奏中, 仅展示了帕格尼尼主题中骨架, 即强拍强位上的主属音交替。
第二变奏与主题主要形成配器上的对调关系。
在第三与第四变奏中, 拉赫玛尼诺夫就将这个动机中的环绕音型结构连接以倒影形成变奏。
至第五变奏时, 音乐的织体变化为极有拉赫马尼诺夫特点的交替和弦织体。从第一至第五变奏, 这几段是对帕格尼尼主题的最简单的几次变奏, 初步展示了主题性格的不同侧面与作曲家的材料发展手法。
变奏六单独使用了动机中的附点结构并加以变化。这是一个带有总结性的变奏。慢速, 以及较弱的力度, 表明了对帕格尼尼主题内容的展示暂时结束。
从变奏七开始, 引入了宗教性主题《愤怒的审判》。
变奏八、九、十在主题性格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变奏八以帕格尼尼主题环绕音型的变奏开始, 进行曲式铿锵有力的节奏, 推动着音乐不断向前。变奏九的变化较大, 几乎听不出材料上与原主题的关系。但是音乐情绪上与变奏八紧密相连。变奏十再次出现《愤怒的审判》主题。
变奏十一富有戏剧性的将音乐的情绪拉回到温和的起点。变奏使用帕格尼尼主题中的环绕音结构, 在变奏开始的9小节中以同样的方式三次淡出, 极有“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趣味。参见下例:
谱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三句都以弦乐的的震音做铺垫, 引出钢琴对帕格尼尼主题的片断式的陈述。只是每次都增加一次模进, 形成了对音乐发展的期待感。之后钢琴演奏了很长一段由帕格尼尼主题的材料构成的华彩段落, 渐渐过渡到片断性的呈现帕格尼尼主题的主要音型材料。这一变奏从情绪上宣告作品第一部分的结束, 并为第二部分做好了准备。
变奏十二至变奏十八是这部作品的第二部分, 材料的变化更加丰富, 调性主要停留在主调下属方向的调性范围内。第十二变奏从d小调开始, 将《愤怒的审判》主题与帕格尼尼主题的符点节奏相结合, 勾画出带有俄罗斯气息的优美旋律。
变奏十三以沉重而强有力的节奏形态, 再次改变了帕格尼尼主题的性格, 与变奏十二形成强烈对比。
变奏十四至变奏十七分别采用了帕格尼尼主题及《愤怒的审判》主题及其变体形式。
变奏十八也许是这个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一段, 曾经被当作电影《时光倒流七十年》的背景音乐直接引用。这一变奏段落使用帕格尼尼主题的倒影与逆行作为基本素材, 同时也是整首作品中唯一的大调变奏段落。参见下例:
由钢琴高声部演奏出的帕格尼尼主题倒影无比优美抒情, 与刚刚经过的变奏十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全曲的高潮也在变奏十八, 由乐队演奏的倒影主题充满着对美好的憧憬与热切期盼, 钢琴部分的华丽和声与乐队相呼应, 光彩夺目。
变奏十九至变奏二十四是作品的第三部分, 调性回归至a小调, 有再现的意味。整个部分以快速为主, 帕格尼尼主题的原形清晰再现, 并且具有浓烈的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