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园藏书楼名与周氏家族藏书.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涉园藏书楼名与周氏家族藏书 写作不仅为世界做出了贡献,也为它的遮荫和后代做出了贡献。丁氏兄弟的八千卷楼, 就是最好的证明。 “八千卷楼”是杭州丁申、丁丙兄弟的藏书楼, 也是清末四大藏书楼之一。丁氏家族素有藏书传统。俩兄弟的祖父丁国典时已开始建楼藏书, 因其先祖丁凯在北宋时就建有“八千卷楼”, 也就把它作为自己的藏书楼名。丁国典曾说:“吾聚书多矣, 必有好学者为吾子孙”, 可见他造楼藏书, 除追慕先贤外, 还有传之后代熏染子孙的深远考虑。丁氏兄弟的父亲丁英也喜爱藏书, 生前藏书已达数万卷之多, 可惜在太平天国之役中, 这些藏书“尽会劫灰, 无一帙存者”。 丁氏兄弟果然不负祖父厚望, 在家室遭毁的情况下, 做出了两件可以名垂青史的大事。一是在战乱中抢救并修复了杭州文澜阁所藏《四库全书》。咸丰十一年 (1861) 太平军攻陷杭州, 文澜阁遭到破坏, 丁氏兄弟在避乱中发现, 包裹食物的用纸竟然是《四库全书》的散页, 这使爱书如命的他们痛心疾首, 便下决心抢救。他们冒死将抢救出来的书籍运出城外, 并辗转运至上海保存起来。战乱过后, 他们又将这批书籍编目整理, 归还杭州府衙。光绪皇帝得知他们的事迹后, 委托他们负责收集《四库全书》散失的部分, 并重修文澜阁。丁氏兄弟的第二大功绩是重建了“八千卷楼”, 藏书达40万卷, 其中宋元刊本200余种。丁丙著有《善本书室藏书志》, 其子丁立中著有《八千卷楼书目》。 著名出版家、文献家张元济出身于书香世家, 其家族藏书逾十余代。张元济的藏书楼“涉园”, 是其十世祖——明朝万历年间举人张奇龄的斋名。其九世祖张惟赤辟“涉园”为林泉胜地, 并着意收藏书籍。至其六世祖张宗松一辈时, 张氏家族藏书之富达到了巅峰。其后因家道中落, “涉园”藏书相继散亡。到张元济这一代, 除了继承祖上“涉园”之名外, 所有藏书, 都是他亲手搜求得来。只要见到市面上出现钤有“涉园”印记的图书, 张元济都不惜高价购回。 张元济偏爱古籍文献, 一生以抢救故国为己任。他说:“吾辈生当斯世, 他事无可为, 惟保存吾国数千年之文明不至因时势而失坠, 此为应尽之责”。他首创涵芬楼, 以其收藏的善本古籍和方志而享誉学术界。他执掌商务印书馆五十年, 为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安徽周氏家族在收藏界可谓声名显赫。自周馥任直隶总督后, 他的子孙中英才辈出, 第二代中出了周学熙, 是大官僚、大实业家, 雅好藏书。在收藏界堪称“大王”的就有四位, 如周明达为集邮大王, 周明志为明清戏剧资料的史料大王, 周叔韬为建国后向国家捐献文物和古籍最多, 称为“捐献大王”, 周绍良为古墨收藏大王。在第四、第五代人中, 涌现了一大批专家学者, 诸如周一良、周煦良等, “启”字辈中出现了的周启成、周启昆、周启乾等。周氏家族在百年间, 真正实现了中国人的“家学渊源”、“代有人出”的传统理想。 藏书家收藏书籍之初, 可能纯属个人乐趣, 但常年浸淫在作为知识和文化载体的书籍中, 对于后世潜移默化的影响, 不谛于埋下了一颗颗的读书种子, 绵延多年之后, 这些种子会长成参天大树, 甚至成为郁郁葱葱的森林。

文档评论(0)

186****66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