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信息收集,资源共享,引导灵动,生成精彩人教版新课标
语文新课程认为:“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说:“情以物迁,辞以情法”,教育家叶圣陶更指出写作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自古至今,人们都把写作指向内心的层面。而现在很多老师把作文仅仅变成一种教学,一种训练,技术性的指导很多,探索到作文内部心理机制的却很少。于是学生对作文仍然是“榨”文。 提起作文学生无不咂嘴,愁上眉头,痛在心头啊!
如何使学生不惧文,乐于表达,我觉得实验小学三校区的两堂口语交际课,四堂习作指导课使我们眼前一亮,无论是趣味盎然的走进动物园还是找秋天,无论是妙趣横生的铁锤锤鸡蛋还是苹果乐园,都让人在如林的小手中,在通红的小脸中,在发亮的小眼中感受到学生似乎全身都在叫嚣着:我要说,让我说!由此我想到:学生的习作应该是其内心的产物。当我们碰到学生的“动情点”、“兴奋点’,乃至“情感火花”时,就可以“借机生文”,就能在课堂上听到学生有创意的表达 ,感受到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接下来我就着重谈一谈对六年级的苹果乐园自己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开放空间,收集信息,资源共享。
新课程标准在关于“作文教学”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和广阔空间”。因此作文题材的选择,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尽可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尽可能触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本次习作,是按照提供及收集的资料,按一定顺序进行介绍的一种习作形式。
苹果是人们所常见的一种水果,正因为它的常见,使人们容易对它忽视,那如何推陈出新,在平淡中见新奇,把文章写得生动、活泼、有趣是一个难题。教者在教学设计上可谓是匠心独具,通过组织引导学生访问商店,认识水果品种以及查阅有关资料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懂得接触社会,有目的查阅资料是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来源。在课前组织学生收集有关苹果的资料,动员学生寻找不同种类的苹果带入课堂……让学生在信息的搜集以及整理中知道了苹果的各种知识,锻炼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也让听课的老师受益匪浅,真正做到了资源的共享,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 开放形式,引导灵动,生成精彩。
作文指导,如果能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使每个人都有内容可写,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就是很大的成功。我认为,教者有两点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一是写下水作文。下水作文在课堂上的出现给了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点拨引导作用。二是教材资料卡片的呈现,教材资料卡片的呈现为学生收集资料提供了参考,并为学生加深对苹果家族的认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因为有了教师的下水文和资料卡片作借鉴,所以学生的斗志被进一步地激发,习作激情被进一步地调动。
《新课标》鼓励学生富有创意的表达,要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教者从课前的问苹果、找苹果,到课上的赏苹果到谈苹果、夸苹果、写苹果,再到课后的送苹果、吃苹果,细致入微,环环相扣,遵循了先说后写,先仿后作这一写作规律,给我们上了一堂色香味俱全的作文课。尤其是有一个环节让人到现在还是记忆犹新,当教师的下水文出示后,教者让学生说说还可以用什么身份来介绍苹果时,学生的回答真是精彩纷呈,让人大开眼界啊!有说苹果自己,有国王,有果农,有苹果亲戚——橘子,有虫子,有果树,有经销商,有果肉……赞可夫说得好:“只要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和词语。”教者趁热打铁,抓住学生文思如潮涌这一契机,让学生用心去写,整堂课高潮迭起,一气呵成。这节课由单一的、静态的教学过程变为多元的动态的活动过程,延伸了教学的空间,丰富了教学内容。学生动眼、动口、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同时作用,思维活跃,信息传递多向化。到现在我还想说,苹果真香,真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