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文对比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媭砧课诵图序》【2023年安徽省中考语文真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念自七岁时先妣①殁,遂来依姊氏。屋后小园数丈余,嘉树荫之。树阴有屋二橡,姊携拯居焉。拯十岁后,就塾师学,朝出而暮归。比夜,则姊恒执女红②,篝一灯,使拯读其旁。夏苦热,辍夜课。天黎明,辄呼拯起,持小几就园树下读。树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一使拯坐而读。日出,乃遣入塾。故拯幼时每朝入塾,所读书乃熟于他童。或夜读倦,稍逐于嬉游,姊必涕泣曰:“汝今弗勉学,母氏地下戚矣!”呜呼,拯不材年三十矣,念姊氏教不可忘。
(节选自王拯《媭③砧课诵图序》)
[注]①先妣:已去世的母亲。②女红:女子纺织、缝纫之事。③媭:古代楚国人对姐姐的称呼。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流辈甚称其贤?称:______
(2)嘉树荫之?嘉:______
(3)持小几就园树下读 持:______
(4)稍逐于嬉游?稍:______
14.?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树 根 安 二 巨 石 一 姊 氏 捣 衣 以 为 砧 一 使 拯 坐 而 读。
15.?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故拯幼时每朝入塾,所读书乃熟于他童。
16.?【甲】【乙】文段中,作者都回忆了自己幼时读书的情形,但用意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3.?①.?称道?②.?美好?③.?拿着?④.?略微
14.?树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一使拯坐而读。
15.?(1)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2)所以我小时候每天早晨进入书塾,(对)读过的书就比其他小孩子更熟悉。
16.?甲文作者是为了强调自己读书时的艰难与勤奋,以此勉励马生勤苦学习。乙文作者是为了强调姐姐对自己的敦促与勉励,表达对姐姐的想念与感激。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词语解释时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
(1)句意:同辈人十分称赞他的贤能。称:称赞,称道。
(2)句意:美好的树木覆盖着它。嘉:美好。
(3)句意:我拿着一个小凳子坐在花园树下读书。持:拿着。
(4)句意:略微贪图玩耍。稍:略微。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意:树根下有两块巨大的石头:一个姐姐用来作为捣衣服的石砧,一个让我用来坐在上面读书。“树根安二巨石”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应在“石”后断开;“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一使拯坐而读”说明这两块巨石的功用,所以应在“砧”字后断开;故断句为:树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一使拯坐而读。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1)手,亲手;笔,用笔;录,抄写;计,计算。
(2)故,所以;朝,早上;塾,书塾;乃,就;熟,熟悉;于,比。
【16题详解】
甲文作者写自己幼时借书经历,“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等内容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之难,意在强调当时学习之艰苦,读书之刻苦,从“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可知,是为了勉励马生要刻苦学习。
从乙文“比夜,则姊恒执女红,篝一灯,使拯读其旁”“天黎明,辄呼拯起,持小几就园树下读”“日出,乃遣入塾”“或夜读倦,稍逐于嬉游,姊必涕泣曰:‘汝今弗勉学,母氏地下戚矣!’”“念姊氏教不可忘”可知,母亲去世来投奔姐姐,姐姐夜陪苦读,晨伴诵读,泣告母亲劳累病死的状况,敦促作者勤奋学习,现在回忆起那时读书的情形,是感念姐姐的教育之恩,表达对姐姐的感激之情。
【点睛】参考译文:
【甲】我小时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东阳县的书生马君则,在太学里读书已经两年了,同辈人十分称赞他的贤能。我到京师朝见皇帝,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来拜见我。他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非连类文本阅读 以“人体免疫系统”为主题【2023年辽宁本溪、铁岭、辽阳中考语文真题】.docx
- 非连类文本阅读““丽水廊桥”研学专线”【2023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语文真题】.docx
- 非连类文本阅读“传染病预防”主题【2023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语文真题】.docx
- 非连类文本阅读“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主题【2023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语文真题】.docx
- 非连类文本阅读“国家宝藏”话题【2023年江西省中考语文真题】.docx
- 非连类文本阅读“过度学习”话题【2023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语文真题】.docx
- 非连类文本阅读“绿色发展,万物共生”主题【2023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真题】.docx
- 非连类文本阅读“钱江潮涌”专题【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真题】.docx
- 非连类文本阅读“青春榜样”主题【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语文真题】.docx
- 非连类文本阅读“提高免疫力”话题【2023年四川省宜宾中考语文真题】.docx
- 古文对比阅读《孙权劝学》《吕蒙传》【2023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语文真题】.docx
- 古文对比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后汉书》【2023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语文真题】.docx
- 古文对比阅读《桃花源记》《搜神后记》【2023年黑龙江省鹤岗市中考语文真题】.docx
- 古文对比阅读《小石潭记》《游漪园记》【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语文真题】.docx
- 古文对比阅读《晏子春秋》《史记˙管晏列传》【2023年江西省中考语文真题】.docx
- 古文对比阅读《愚公移山》《愚公之谷》【2023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真题】.docx
- 古文对比阅读《岳阳楼记》《黄州快哉亭记》【2023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语文真题】.docx
- 古文对比阅读《岳阳楼记》《宋史·范仲淹传》【2023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语文真题】.docx
- 古文对比阅读《岳阳楼记》《徐霞客游记》【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真题】.docx
- 古文对比阅读《岳阳楼记》《争臣论》【2023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真题】.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