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课件第五章体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第五章体质; 人是形与神的统一体。人类既有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精气血津液等相同的形质和功能活动,也有神、魂、魄、意、志,以及喜、怒、悲、思、恐等相同的心理活动,这是人体的生理共性。正常人体是有差别的,不同的个体在形质、功能、心理上又存在着各自的特殊性,这种个体在生理、心理和形质的特征便称之为体质。 ; 体质影响着人对自然、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以及发病过程中对某些致病原因的易感性和病理过程中疾病发展的倾向性等,进而还影响着某些疾病的证候类型和个体对治疗措施的反应性,从而使人体的生、老、病、死等生命过程,带有明显的个体特异性。;第一节 体质学说概述;一、体质学说概述;二、体质的概念;(一)体质的基本概念;(二)体质的构成:; ; 体质的构成; 1.形态构造的差别性 体表形态(外部形态构造):涉及体格、体型、体重、性征、体姿、面色、毛发、舌象、脉象等。 体格:指反应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营养情况和锻炼程度的状态,经过观察和测量身体各部分的大小、形状、匀称程度、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度和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情况来判断。 体型:指身体大小形态百分比的形态特征,是衡量体格的主要指标。主要观察形体之肥瘦长短,皮肉之厚薄坚松,肤色之黑白苍嫩的差别。; 2.生理功能的差别性 主要表目前心率、心律、面色、唇色、脉象、舌象、呼吸情况、语言的高下、食欲、口味、体温、对寒热的喜恶、二便情况、性机能、生殖机能、女子月经情况、形体的动态及活动能力、睡眠情况、视听觉、触嗅觉、耐痛的程度、皮肤肌肉的弹性、须发的多少与光泽等方面的差别。;3.心理特征的差别性 心理是指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应,是感觉、知觉、情感、记忆、思维、性格、能力等的总称。 心理特征的差别,主要体现为人格、气质、性格等的差别。 ; 人格:个体独特的持久的心理或行为特征的综合。 气质:个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发展的心理特征。 性格:先天生物原因与后天原因相互作用形成的对现实稳定态度和习惯行为??式。;(三)体质的标志:;2、理想健康水平的原则;(四)体质的特点;二、体质学说的形成和发展;《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利用阴阳五行学说,结合人的肤色、体形、禀性、态度以及对自然界变化的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特征,归纳出木、土、火、金、水五种不同的体质类型。 《灵枢·通天篇》根据人体体质的阴阳胜衰,把人分为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五种类型。 ; 用词的变迁;第二节 体质的生理基础;二、影响体质的原因:;(六)情志原因:七情的变化,能够经过影响脏腑精气的变化,而影响人体的体质。 (七)地理原因:人类具有能动的适应性,人类各自形成了与其生存环境条件相协调的自我调整机制和适应方式,从而产生并形成了不同自然条件下的体质特征。 (八)疾病针药及其他原因:疾病是促使体质变化的一种主要原因。一般来说,疾病变化体质多是向不利方面变化。;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二、常见正常体质类型及特征;2、体质特征: (1)形态构造:身体强健,胖瘦适中,面色肤色有五色之偏,但明润含蓄;舌红润,脉象缓匀有神。 (2)生理功能:食量适中,二便通调,睡眠安和,目光有神,精力充沛,反应灵活,工作潜力大。 (3)心理活动:性格开朗、随和,本身调整和适应能力强。;3、临床意义: (1)不易感受外邪,较少生病。 (2)发生疾病,多为表证、实证,轻易治愈,康复快,或可不药而愈。 (3)如后天调养得当,无暴力外伤或不良生活习惯,其体质不易变化,易获长寿。;(二)偏阳质;2、体质特征: (1)形态构造:体形适中或偏瘦,但较结实;面色多略红或微黑,或呈油性皮肤;舌偏红,脉多偏阳。 (2)生理机能:食量较大,消化功能旺盛;大便易干,小便易黄;易出汗口渴;精力旺盛,动作敏捷,反应敏捷,性欲较强。 (3)心理活动:性格外向,喜动好强,易暴躁,自制力差。;3、临床意义: (1)对风、暑、热等阳邪易感性强,受邪发病后多体现为热证、实证。 (2)易化燥伤阴,皮肤易生疮疖。 (3)内伤杂病多见火旺、阳亢或兼阴虚之证。 (4)易发生眩晕、头痛、心悸、失眠、出血等证。;4、演化倾向: 如养生不当,易发展演化为,阳亢、阴虚、痰火等病理体质。;(三)偏阴质:;2、体质特征: (1)形态构造:形体适中或偏胖,但较弱,轻易疲劳,面色偏白而欠华。 (2)生理机能:食量较小,消化吸收功能一般,平时较怕冷,精力偏弱,动作缓慢,反应较慢,性欲偏弱。 (3)心理活动:性格内向,喜静少动,或胆小易惊。;3、临床意义: (1)对寒、湿等阴邪的易感性强,受邪后多体现为寒证、虚证,表证易传里或直中内脏。 (2)内伤杂病多见阴盛、阳虚之

文档评论(0)

159****9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