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pdf

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试卷分析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必要环节,对于准确提供教学反馈信 息,及时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是 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分析,欢迎大家参阅。 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分析(一) 一、命题目的、范围及特点 通过四年级的语文试卷,我们不难看出这份试卷命题坚持力求体 现新课标精神,拓宽语文教学领域,打通课内外学习语文的渠道,检 查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及课内外阅读能力。命题人员希望通 过试卷,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建议:不要只围绕课本教书,而应注重课 外阅读的辅导,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试卷力求通过一些开放 性的试题,答案多元的试题,引导学生设计出自己理想的答案 ,培养 学生创新能力。试卷还力求体现人文性、趣味性和灵活性 ,打破旧的 命题模式。同时整份试卷还体现了“三重” ,即重基础(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 ,重能力(识字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积累运 用能力) ,重创新(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学生答题情况 本次语文考试本班共 64名学生,最高分 115.5分,最低分 84分, 全班平均分 106.88 ,合格率 100% ,优秀率 89%.本次期末测试,学生 对汉语拼音、生字掌握较牢 ,基础较好 ,尤其是生字词扣分较少 ,看 来期末这段时间的强化复习收效不错。对凡是要求背诵的课文,基本 掌握。成语和句子都能较好的掌握,学生都已经掌握了这种题的答题 方法 ,基本上很少丢分。此外,修改病句学生也改得不错。 三、试卷分析 这份试题做到全、新、活 ,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 ,认知规律和心 理特征。在考查 “双基”的基础上求提高、求发展。以适应新课标提 出的 “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总 目标。纵观这次质量检测 , 可以看出还存在许多问题。 (1)词语积累不够。 重视积累,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学好语文的金钥匙,语文教学效 率就会迅速提高。学生平时缺乏大量的阅读、积累、欣赏、感悟,遇 到一些较灵活的题,就感到束手无策。 (2)综合能力薄弱。 由于学生平时学的知识较规范,缺乏对知识整合的处理,故失分 较多。本次考查的内容不仅涉及拼音、词义、逻辑思维训练,还考查 学生对短文内容准确理解能力及平时积累词语的能力。由于在教学中 注重教材的系统讲解,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归类、整理及对新旧知识前 后渗透的训练相对少些,导致学生对综合性较强试题缺乏独立分析能 力,失分较多。有的学生做题时不细心,不读题乱写一气 ,有的没能 真正领会句子含义,更缺乏理解的深度。 (3)逻辑思维能力欠佳。 本次 习作素材都来源于学生 自身的生活实践 ,要求学生写一写 “七十二变”所变得事物,但 由于学生基本功不够扎实 ,逻辑思维训 练太少,所写作文语序散乱 ,没有很好的逻辑联系。空话、套话、假 话太多,缺少真情实感。在这方面 ,学生还是较为薄弱。在今后的教 学中更应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4)书写不规范。从整体卷面看 ,学生的书写情况不容乐观。书写 不够端正 ,字体潦草不规范。 三、教学反思。 1、要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 从本次考试可以看出 ,识字和积累得分率较高,学生掌握较好, 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必须继续重视这方面教学。 2、教会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能力。 “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学生养成好的读书方法 ,掌握“活” 的读写有机结合的方法 ,将有助于提高阅读与习作的效能。因此 ,教 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度地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主动探究 中进行实践 ,获取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答案 ,而是吸取知识的方法。充 分发挥“授之以渔”的重要作用 ,多教怎么学,少教怎么做。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更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 上要引导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充分让其独立思考,不要一 味灌输知识。要在学生掌握方法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点 燃其创新思维的火花。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营造一种宽松的民主氛 围,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争辩,善于思考的创新能力。这样学生 就不至于对于开放性的试题感到十分茫然,或只求答案唯一。 4、要树立大语文观,拓展思维。 要树立大语文观,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注重课内外知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