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清市民族桥的保护与保护龙江桥
海口市位于福建省福清市东部。福清市的母亲河龙江在这里海里。虽然龙江很小,但如果流经海口,它宽5英里,深5英尺。涨潮,波浪,大海。一座宛如巨龙的长桥——龙江桥,就横卧这里,千百年来造福两岸民众。龙江桥因坐落海口镇,又称海口桥,横跨龙江下游,是侨乡福清市最长的一座古代石梁桥。宋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太平寺僧人惠国、守恩等募缘兴建,初名“螺江桥”,于宋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建成,历时十载。南宋绍兴三十年(公元1160年),少卿林栗根据“江南沙合接龙首”的古谶语,更名为“龙江桥”。海口龙江桥与龙海江东桥,泉州洛阳桥、晋江安平桥合称为福建省四大古桥梁,是福建省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宋代石梁桥,1961年被列为省人民政府文物保护项目。
龙江桥为东北-西南走向,属座梁式石板桥,为花岗石梁式结构,上至石栏和独具匠心的横铺石板,下至填基架梁,均以石为材。桥坚固凝重,虽然历经数百年的风雨剥蚀,仍如长虹横卧于烟波淼淼的龙江入海口。现存龙江桥有40孔,孔径9~13米,桥宽4.2~5.2米,全长476米。全桥有39座船形石墩,远远望去,犹如长龙卧波,颇为壮观。桥墩高6米,成舟形,两分水尖间长为10米,墩宽3.3~4.2米。6条石梁并排铺设在墩顶帽石上。石梁宽60~75厘米,厚60~90厘米,每条石梁约重15吨。在石梁之上再横铺石桥板,这在古代石桥中并不多见。大桥加上小桥总长700多米,气势雄伟壮观。桥头有一对仿楼阁式的实心石塔,分列左右,塔七级六角,高5.05米,塔身浮雕坐佛、侏儒、狮子、莲花等图像,保存完好。“长桥镇海口,双塔锁巨龙”,描绘的就是龙江桥的雄姿。
龙江桥历史久远,由于洪水、飓风、海潮的频频袭击,自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至民国的400年间,累代修葺,可考的有10数次,平均每二三十年大修一次。当地绅衿、耆民为表其功绩,立碑纪念,石碑现仍立在桥头。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多次拨款维修,先后把第六、七、二十六孔的木桥面改修为石桥面,石梁断折亦随毁随修。
龙江桥建成迄今,已历近900年风雨侵蚀,海浪冲击,依然坚实如初,担负着沟通两岸民众往来的重任,足见古代造桥工艺之高超。海口镇政府现已将龙江古桥列为“乡村旅游”的主要人文景观,与周边的弥勒岩、瑞岩山、双林寺、林则徐祖居、林则徐公园等联成一串,形成系列人文景观。海口镇政府计划筹资整治龙江桥两头的环境,建造旅游设施,前往龙江桥的游客将与日俱增。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