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班级管理中的破窗效应 高一上学期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docxVIP

警惕班级管理中的破窗效应 高一上学期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警惕班级管理中的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是由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大概意思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时隔不久,其他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墙上很快就会布满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内容;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不好意思丢垃圾,但一旦地上出现垃圾后,人就会毫不犹豫地乱扔东西,丝毫不觉羞愧,最初的破窗户、涂鸦与垃圾暗示着无序与纵容,成为滋生、蔓延并且“繁衍”违规行为的温床。 “破窗效应”告诉我们,环境传递了强烈的暗示和诱导信息,环境中的任何一种不良现象一旦被容忍,这种不良现象就可能被无限放大与扩展,以至于环境逐渐恶化而一发不可收拾。在班级管理中就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破窗效应。 比如:早读如果有一个学生迟到,班主任视而不见,或只是轻描淡写地询问几句,没有严肃处理,后面很容易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学生迟到...... 一名学生不出早操,班主任如果不查明原因,及时处理,明天可能会有更多的学生不按时出操,后天可能就会不出操...... 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偷吃零食,班主任没有加以严肃批评,那么一段时间后,学生书包里,桌洞中会出现一个又一个零食袋,课堂上吃零食现象普遍蔓延...... 课堂上有学生做小动作,说悄悄话,传小纸条,班主任不及时制止,过不了多少时间,整个班级就会像一个热闹的“菜市场”...... 班级管理中,一种小小的问题行为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恰当的处理,这种情况就给学生们传递了一个错误信息:规则是可以不必认真遵守的。那么尊重这个规则的人自然就会越来越少,最终会积重难返。 比如:寄宿制学校的宿舍纪律问题成了不少班主任的一块心病和难题,有的班主任后期加强检查与管理,甚至是处罚,但都收效甚微。其实,这是因为,在实施规章制度之初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及时处理,严格要求,有的班主任甚至认为寝室问题是小问题,常常轻视或者忽略这个问题,结果给同学们一个错误的信息——寝室的规章制度是可以违反的,而且是可以不受处罚的。就这样当极少发展成多时,在处理为时已晚。 一个班级一旦出现破窗效应,这个班的问题就会层出不穷,班主任的工作就会处于被动状态。久而久之,学校、老师乃至其他班的学生便会对这个班级产生不好的印象,而这个班级的学生也会逐渐认同这种印象,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在这种氛围下,坏风气、坏习惯、坏思想就会慢慢趁虚而入,蔓延开来,这个班可能真的就如人们预料的那样不行了。古人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班主任要时刻警惕由于“破窗”导致的这种恶性循环。 “破窗”应止于萌芽,班级班规一旦制定,班主任对于“违反者”,哪怕是一次迟到,一句粗话,一块垃圾或者一场打闹,必须做到“零容忍”,需要小题大做,以求防微杜渐,当然在处理时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处理方式要得当。 有一次在午间自习课上我闻到了一股辣条味,观察了解后发现,这是小宇同学带到班级里的,并在课前打开和同桌小祥分享了。于是课下我立即找到他们二人谈话,他们承认自习课前在教室里吃过辣条,也承诺以后不再在教室里吃东西了,但是他们认为,学校的校规校纪和班规班纪都没有明确规定课前不准在教室里吃零食或者包子之类的食物。的确在班规里好像当时没有明确指出这一点,但是这种现象肯定要处理,不然会组长在教室吃零食的风气,经过思考,在下午自习课上,开了一节小班会,专门讨论教室吃零食吃饭的事。最终经过民主集中制,形成了一致意见,在班规中补充了一条——教室中不准带入也不准吃油炸、蒸煮,辣条等味道过重的食物,并加大检查力度。事后,这种现象就越来越少,直至销声匿迹。 对于那些看起来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班主任不能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否则就会纵容更多学生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对学生偶发的“破窗”行为,要出手迅速,处理得有理,有节,成功地将其阻止于萌芽状态,也就避免了积重难返的恶性循环。 修补“破窗”不为晚,中国有句古话叫“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很有感触。20世纪80年代初期,纽约地铁的犯罪率飙升,治安环境严重恶化。纽约市交通警察局长布拉顿受到了“破窗”理论的启发,采取权力措施打击逃票行为,正当同事百思不得其解时,结果发现,平均每七名逃票者中就有一名是通缉犯,每二十名逃票者中就有一名携带凶器。从抓逃票开始后,纽约地铁的犯罪率竟然在逐渐下降,治安也大幅好转。这位警察局长的做法表明,小奸小恶正是可能导致违法犯罪的温床,对这些看似微小却有象征意义的违规违法行为进行大力整顿,反而大大减少了刑事犯罪。 同理,当班级出现“破窗”又没有及时修补使之形成一定气候时,虽难以扭转但也绝非无可救药,只是治理难度要大得多。这时,班主任不仅要花更多的精力,更要分清主次,找准要害,循序渐进。 比如,班主任在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时,不妨考虑加固后进生“这扇最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