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宾东路边坡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

迎宾东路边坡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迎宾东路边坡治理工程 LS-2.0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7 页 迎宾东路边坡治理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 1工程概况 1.1概述 迎宾东路边坡治理工程位于重庆市铜梁区迎宾路东侧,连接迎宾路与龙腾大道,进城方向主要道路,道路两侧陡峭岩石边坡,该处边坡易发生垮塌事故,此次设计目的为对该处边坡进行挖填方,此次边坡高度为4-20m,现状边坡坡度接近70°,因为岩石边坡,容易发生风化脱落,道路总长度2360m,施工总面积约70000平方米。 1.2 防洪标准 本次设计范围无河道。 1.3设计依据 1.3.1业主提供平场区域的1:500地形图; 1.3.2 甲方及相关职能部门关于平场工程的会议纪要; 1.3.3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 1.4采用技术标准、规范 (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2) 《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3)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 (4)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5) 《公路水泥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6)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19; (7)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G7T F20-2015; (8) 《公路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2014 (9)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10)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 B02-2013; (1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17; (12)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TG/T D81—2017; (13) 《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15; (14) 《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渝文审[2011]25号);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1.5工程规模及土石方平衡 本次地块施工面积约70000平方米,存在挖方与填方,若部分挖方须外运,弃土场由甲方自行指定,并请建设单位对弃土场做专项设计,避免发生类似深圳弃土场滑坡事故。 1.6技术标准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及《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的要求,对该处边坡采用挖方卸载方式进行作业,挖方边坡坡比根据岩土性质确定,具体数值见下表: 土质边坡坡比 表3-1 土的类别 边坡坡率 粘土、粉质粘土、塑性指数大于3的粉土 1:1 中密以上的中砂、粗砂、砾砂 1:1.5 卵石土、碎石土、圆砾土、角砾土 胶结和密实 1:0.75 中 密 1:1 注:黄土、红粘土、高液限土、膨胀土等特殊土质挖方边坡形式及坡度应按照JTG D30-2015第7章有关规定确定。 岩质边坡坡比 表3-2 边坡岩土类型 风化程度 边坡坡率 H﹤15m 15m≦H﹤30m Ⅰ类 未风化、微风化 1:0.1~1:0.3 1:0.1~1:0.3 弱风化 1:0.1~1:0.3 1:0.3~1:0.5 Ⅱ类 未风化、微风化 1:0.1~1:0.3 1:0.3~1:0.5 弱风化 1:0.3~1:0.5 1:0.5~1:0.75 Ⅲ类 未风化、微风化 1:0.3~1:0.5 弱风化 1:0.5~1:0.75 Ⅳ类 弱风化 1:0.5~1:1 强风化 1:0.75~1:1 注:①有可靠的资料和经验是,可不受本表限制 ②Ⅳ类强风化包括各类风化程度的极软岩 1.7地质构造 场地构造上位于西山背斜西翼,岩层呈单斜构造产出。岩层产状318°∠11°,层面闭合状,无胶结,无充填,结构面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场区无断层通过,基岩由侏罗系中统的沙溪庙组地层组成。根据地面调查,岩体中见二组裂隙: 裂隙①产状:185°~195°∠65°~70°,间距1.0~2.0m,可见倾向上延伸5~10m,走向上延伸大于10m,裂面闭合~张开5mm,部分泥质充填。结构面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优势产状为190°∠65°。 裂隙②产状:90°~100°∠60°~70°,间距0.50~3.0m,可见延伸约5m,裂面微弯,裂面闭合~张开3mm,部分泥质充填。结构面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优势产状为97°∠60°。 场区未见断裂构造,地质构造简单。中风化基岩裂隙发育程度为较发育。 1.8地层岩性 根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e12223074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