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品种本草考证的学术思考.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品种本草考证的学术思考 2003年11月16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12届药代史教学委员会和药史分会成立20周年之际,举办了在广东省中山的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收到论文50余篇, 内容涉及本草考证、药学史专业委员会发展史、本草人物、地方及民族药史、药店发展史等诸多方面。 1 论文内容丰富 因本草考证系本次会议主题之一, 故此方面论文数量最多, 约占论文总数的50%, 内容较为丰富 (大会论文刊登在《中药材》2003年26卷增刊上) 。与会代表中不乏致力于本草考证数十年的专家学者, 对本草考证提出了新的认识与见解。 1.1 最佳的高效自然重要采用短药时间和药物实行试药 谢宗万教授指出, 中药品种本草考证的目的是辨明是非, 澄清混乱, 保证用药安全有效。为达到此目的, 首先要划清是与非的界限, 切忌以偏为正或以偏代正。中药品种的本草考证, 正本清源、以正纠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品种本草考证持偏见和执偏辞者, 能使之信服的最好办法是以疗效或其有效成分为基准, 通过科学实验, 用事实来说话, 证明孰是孰非, 孰正孰偏。 孙启明根据当今中药品种本草考证的发展势态, 认为应在我国建立一门本草正误学科。本草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古老药物科学, 对于这门学科的发展, 必须不断探索、不断追求、不断创新。旧的本草学, 由于历史长达二千多年, 其知识的总汇是正与误、精华与糟粕的矛盾统一体, 其中真理与谬误并存。所以, 本草正误就成了中国传统本草发展的动力。 郝近大以关木通为例, 充分说明本草考证对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指导作用。古代本草常将木通与通草相混。《神农本草经》以及后世许多本草书中只载通草, 而无木通之名。直至唐代始见木通一名。唐以前各本草所收载通草主要为木通科的五叶木通, 自宋以后木通品种发生变化, 但历代本草从未有“关木通”记载。据考证, 马兜铃科的关木通于20世纪50年代大量进入市场, 从此成为木通科木通替代品。尽管有些本草专家多次指出应恢复木通科木通的正品地位, 但一直未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药学前辈赵守训教授等就现代中药名称混乱而影响中药现代化的问题阐述了个人观点, 支持谢宗万教授多年所倡导的中药一药一名的学术观点, 从而避免中药品种混乱。 1.2 动物粪便药,《提要》小 黄斌对“蒺藜”进行研究, 指出蒺藜原指刺蒺藜, 而白蒺藜 (沙苑子) 大约是从宋朝开始混入的。刺蒺藜与白蒺藜属于同名异物之品, 刺蒺藜一直是蒺藜的主流品种, 而白蒺藜是后来混入的旁支侧系。蒺藜子有刺, 故名刺蒺藜。不带刺者, 不应有“蒺藜”之名。《本草纲目》中记载了51种动物粪便药。至今诸如五灵脂、夜明砂、龙涎香等许多动物药仍在临床上使用。这类药还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卢慕舜等“《本草纲目》海芋释名考”谈到, 《本草纲目》载有诸多前世未载药物, 如海芋一药;除此以外, 还有野芋、观音莲等别名。有关《本草纲目》在附录中提到的透山根、金英草, 初步认为不应是海芋。 综观《本草纲目》一书, 我们不难发现其时李时珍已进行了简单的体外及体内药理学实验。这可说是实验药理学的萌芽。《本草纲目》也蕴藏了令世人惊叹的抗衰老知识。书中共收录抗衰老方剂285首, 衰老性病症211种, 为后世研究衰老性疾病的治疗作出了卓越贡献。 1.3 古代文献记载 “细辛的本草考证”一文, 对细辛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本草考证, 说明细辛品种极其复杂, 同名异物者多, 所含成分也大不相同, 特别是已发现有的种含有毒性较强的马兜铃酸。而中医临床用药又常因病、因人、因药物剂型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剂量。因此, 提出细辛的有效剂量及极量等问题, 还有待于更深入的多学科的全面研究。“银耳 (白木耳) 小考”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论证了元·吴瑞的《日用本草》、明《本草品汇精要》记载的“天花”就是银耳 (白木耳) 。“历代秋石来源小考”详细介绍了不被人们熟知的秋石这味药。秋石是从人尿中提取的一种化合物, 至今仍应用于临床。全文追溯了秋石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 使这味被遗忘多年的中药再次被人们所认识。乌骨藤是一味临床常用药, 但存在同名异物现象。不同地区作乌骨藤用的植物有10种之多。邢旺兴对其常见混用品种进行了辨析。锁阳现在一般被认为是补阳药, 但通过对元、明、清诸家本草有关锁阳功效的记载进行考查, 认为锁阳应为补阴药, 而非补阳药。占斯是古代一味重要的疮科用药, 但在唐以前就已不知占斯为何物。谢志民通过考证, 认为古代的占斯就是唐代之后的骨碎补。 富同义认为, 许多中药具有专门或擅长治疗某病或某证或某症且速效、高效的特征, 即药物的“药性专长”。我们应大力研究药物的“药性专长”, 以指导具体的临床实际工作。 盐酸甲氯芬酯是一种化学合成药物。在早期主要治疗小儿遗尿, 到了20世纪70~80年代, 主要用于治疗昏迷病人。而后得到推广,

文档评论(0)

ss_accoun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文档制作,提供高质量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