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闽江小流域主要林分类型持水性能及土壤渗透能力研究
森林水源保护功能是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同的森林类型在树种、生态特性和森林群落结构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森林的整体保护效应存在一些差异。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大致可以有三个环节组成:树木冠层以及干体对大气降雨的截留削弱;林地表层枯落物的吸水截持;林地土壤水库的渗透蓄水。这三个环节的共同作用使得森林降雨过程进行了有效的拦蓄和调节分配,削弱了降雨对土壤的外营力侵蚀作用,从而综合发挥了森林水源涵养和保持水土的功能。本文从森林冠层水文效应、枯枝落叶层吸持水特性及土壤水分物理特性3个方面对江宁小流域内几种主要林分的涵养水源功能进行了定量研究分析。
1 一般研究和研究方法
1.1 苏集山水气象区5年,7月
江宁小流域是典型的苏南丘陵地区小流域类型,研究地点设在流域内南京市江宁区铜山国营林场中。该地区位于东经118°52′08″,北纬31°39′22″,海拔115 m,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15.5℃,年均无霜期为224 d,年平均降水量为1 012 mm,主要集中在夏季,一般可达400~500 mm,占全年降水量的50%左右。最冷月是1月份,平均月气温2.8℃,最热月是7月,平均月气温27.9℃。
本文研究选择栎林、杉木林、毛竹林、马尾松林这4种小流域内最主要的林分类型,建立调查样地并进行常规调查,记录其坡度、坡向、冠层郁闭度等指标,各样地基本情况见表1。
1.2 测试方法
1.2.1 林外气候因素的观测
观测指标包括林外降雨量、降雨历时、温度、湿度、风速等。选择样地外的空旷地上建立自动气象站实时监测采集传输相关数据。
1.2.2 茎流、树冠截留量测定
在各林型试验标准地内沿对角线随机布设5个沟槽状的接雨槽(200 cm×20 cm×20 cm),测定林内穿透雨量;树干茎流采用用野外实测法,在标准地内,按径级选择若干株标准木,在标准木半米高度处,用剖开的聚乙烯管蛇状缠绕树干,尾接容器收集雨水,从而获得单株标准木茎流量,然后将标准株茎流量按林木径阶及其权重进行统计,利用加权平均法推算出单位面积林分的茎流量;树冠截留量按公式:Pc=P-Ps-Pt计算。其中,Pc为树冠截留量;P为大气降雨量;Ps为树干茎流量;Pt为穿透雨量。
1.2.3 枯落物持水率测定
在每块林地中随机布设面积1 m2的样方10个。将新采集的枯落物迅速称其鲜质量后,放置于实验室干燥通风处7 d以上,直至用手触摸无潮湿感时,称其质量作为不同林分枯落物风干质量,推算枯落物的自然含水率和单位面积干基蓄积量;枯落物持水量采用浸水法测定,将原状枯落物装入网袋,浸水24 h后称重与其干重之比,计算最大持水率,用重量百分比(%)表示;枯落物吸水动态测定,取一定质量风干后的枯落物试样,浸泡在清水中,分别测定浸水0.5,1,1.5,2,3,4,5,7,9,11,13,15,24 h重量变化。
1.2.4 土壤孔隙度测定
在每个标准地内随机设置3品字状土壤剖面,用环刀法测定0-20,20-40,40-60 cm土层的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采用环刀有压入渗法测定土壤的渗透性。
1.3 各评价对象和最优方案的距离的确定
本文选用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 优劣解距离法作为比较研究区不同林分水源综合涵养功能优劣的方法。
Topsis优劣解距离法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归一化后的原始数据矩阵,找出有限方案中的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分别用最优向量和最劣向量表示),然后分别计算诸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的距离,获得各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的相对接近程度,以此作为评价优劣的依据。具体方法为:设有n个评价对象、m个评价指标,原始数据可写为矩阵X=(Xij)n×m。对高优(越大越好)、低优(越小越好)指标分别进行归一化变换,如式(1):
Ζij=Wj×Xij√n∑i=1X2ijZij=Wj×Xij∑i=1nX2ij√或Ζij=Wj×1/Xij√n∑i=11/X2ij(1)Zij=Wj×1/Xij∑i=1n1/X2ij√(1)
式中:Wj——不同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归一化得到矩阵Z=(Zij)n×m,其各列最大、最小值构成的最优、最劣向量分别记为:Z+=(Zmax1Zmax2…Zmaxm),Z-=(Zmin1Zmin2…Zminm)
第i个评价对象与最优、最劣方案的距离如式(2):
D+i=√m∑j=1(Ζmaxj-Ζij)D+i=∑j=1m(Zmaxj?Zij)?????????????ue001?ue000ue000和D-i=√m∑j=1(Ζminj-Ζij)(2)D?i=∑j=1m(Zminj?Zij)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