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烟草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现在,主要措施是通过病虫害的预测和报告、疾病的信息以及喷雾器控制烟草的生物、物理和化学疾病。但通过病虫害预测预报进行防治的方式, 存在防治成本高及农药残留等方面的问题。烟草“降本减害”重点是针对烟草主要病虫害, 用最低的药品使用剂量和喷药次数, 研究不同施药剂量、施药方法、施药次数、安全间隔期等复合因子对防治效果和残留量的影响, 并通过简易物理防控技术, 减少农药施用量和次数, 降低烟叶生产成本。通过项目研究, 在烟区实现较低成本、较高防治效果、较低土壤和烟叶中农药残留安全的目标。 1 材料和方法 1.1 烟草种植烟田 试验地选择在郴州市桂阳县正和乡梧桐村, 选择交通方便、连片种植的烟草轮作烟田8.67hm2, 种植品种为云烟87, 种植密度为50×120cm, 1100株/667m2, 3月13~16日移栽, 7月8~10日采收完毕。 1.2 青枯病、野火病、角斑病 病毒病:用8%混脂·硫酸铜水乳剂 (东旺杀毒) 。 细菌性病害青枯病、野火病、角斑病:农用链霉素200万单位防治。 烟蚜防治:采用5%吡虫啉喷雾。 烟青虫/棉铃虫、斜纹夜蛾防治:采用25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 (克从) 防治。 1.3 防治药物及药剂 共4个处理。处理1:对照区, 不施任何农药, 面积1hm2。在整个烟叶生长季节不施用任何化学农药, 采用物理、农业、生物防治方法控制病、虫害, 采用人工除草, 保护田间生物种群, 维护生态平衡。处理2:指标防治区, 根据病虫害发生指标施药面积6hm2。根据病虫害发生指标用药:地老虎断苗率达1%时用药;蚜虫在团棵前达每株50头, 团棵后每株达100头时用药;烟青虫达每百株3头时用药;斜纹夜蛾发生达1%时用药;于3龄前采取摘叶或用药防治。未达到防治指标的烟田不施用病虫防治剂, 并且所有农药施用次数不超过3次。防治药剂:根据中烟叶生44号《中国烟叶公司印发〈关于2013年度烟草农药使用推荐意见〉的通知》进行选择。也可以选择常用药剂或其它生物防治方法。处理3:常规防治区, 按烟农习惯施药面积1.33hm2, 针对常见病虫害, 烟农自主决策施药。对烟农用药次数及用工进行全程跟踪调查。其它技术措施按当地烟叶生产技术方案进行。 1.4 初烤烟毒的检测 1) 各处理病虫害防治效果调查。 2) 各处理用工及药剂成本调查。 3) 经济性状调查。各处理亩产量、亩产值 (含补贴费) 、均价和上等、中等烟比例及与对照相比情况。 4) 农药残留检测。在3个处理区分别取上、中两个部位初烤烟叶B2F和C2F各5kg。交湖南省烟草公司质检站或具有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烟叶常规化学成份、农药及重金属残留等相关检测。 1.5 计算的预防效果的公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预防和控制各种病虫害都非常有效 2.1.1 预防和处理烟虫疾病的效果 2.1.2 预防和处理烟虫疾病的效果 2.1.3 斜纹夜蛾的预防效果 按防治指标防治后, 指标区的相对防效为81.3%, 分别比不施药区、常规区高53.4、24.2% (见表3) 。 2.1.4 不同区的防治效果比较,2 按防治指标防治, 指标区的相对防效为27.2%, 比不施药区高11.2%, 比常规区低9.6%, 因目前尚无有效药剂, 各处理防治效果都差 (见表4) 。 2.1.5 综合治理效果分析 按防治指标防治, 指标区未施药, 经过综合治理后指标区于黑胫病稳定期的相对防效为100.0%, 与不施药区、常规区相差无几, 主要因品种高抗 (见表5) 。 2.1.6 标准溶液综合防效分析 通过采用综合治理方法控制各主要病虫害, 指标防治区与常规区的综合防效分别为93.0%、47.3%, 指标区综合防效比常规区高45.7%, 可见指标防治区的防治效果是显著的。 2.2 综合治理成本比较 在化学防治中, 各种化学农药的用量和成本为:吡虫啉5%乳油:60ml/667m2·次, 3元/667m2·次, 高效菊酯乳油) :60ml/667m2·次, 6元/667m2·次, 甲霜灵锰锌58%可湿性粉剂:500g/667m2·次, 15元/667m2·次, 0.5%氨基寡糖素:6ml/667m2·次, 5元/667m2·次, 结合物理、农业、生物防治的综合治理成本, 每天的人工工资为100元/天, 由表8统计分析结果可看到, 指标区综合治理成本为280.0元/667m2, 比常规区少72.0元/667m2, 不施药区防治成本与常规区相近 (见表6) 。 2.3 治区的立地条件 通过对各处理的区的单产、均价调查, 结合以上防治成本分析, 结果表明, 指标防治区的单产为150.1kg/667m2、均价为27.元/kg, 分别比常规区的高5kg/667m2、1元/kg, 单产比不施药区高, 但均

文档评论(0)

uyyyeuury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业文档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