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体裁分类训练:诸子散文类.docxVIP

高考文言文体裁分类训练:诸子散文类.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答案第 = page 1 1页,共 = sectionpages 2 2页 答案第 = page 1 1页,共 = sectionpages 2 2页 文言文体裁分类训练诸子散文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叶公子高问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悦近而来远。”哀公问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选贤。”齐景公问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节财。”三公出,子贡问曰:“三公问夫子政一也。天子对之不同,何也?”仲尼曰:“叶都大而国小,民有背心,故曰‘政在悦近而来远。’鲁哀公有大臣三人,外障距诸侯四邻之士,内比周而以愚其君,使宗庙不扫除,社稷不血食者,必是三臣也,故曰‘政在选贤’,齐景公筑雍门,为路寝,一朝而以三百乘之家赐者三,故曰‘政在节财’。” 或曰:仲尼之对,亡国之言也,叶民有倍心,而说之“悦近而来远”,则是教民怀惠。惠之为政,无功者受赏,而有罪者免,此法之所以败也。法败而政乱,以乱政治败民,未见其可也。且民有倍心者,君上之明有所不及也。不绍叶公之明,而使之悦进而来远,是舍吾势之所能禁而使与下行惠以争民,非能持势者也。夫尧之贤六王之冠也舜一徙而成邑而尧无天下矣。有人无术以禁下,恃为舜而不失其民,不亦无术乎?明君见小奸于微,故民无大谋;行小诛于细,故民无大乱。此谓“图难于其所易也,为大者于其所细也”。今有功者必赏,赏者不得君,力之所致也;有罪者必诛,诛者不怨上,罪之所生也。民知诛赏之皆起于身也,故疾功利于业,而不受赐于君。“太上,下智有之。”此言太上之下民无说也,安取怀惠之民?上君之民无利害,说以“悦近来远”,亦可舍已。 (节选自《韩非子·难三》 材料二: 叶公子高问政于仲尼曰:“善为政者若之何?”仲尼对曰:“善为政者,远者近之,而旧者新之。”子墨子闻之曰:“叶公子高未得其问也,仲尼亦未得其所以对也。叶公子高岂不知善为政者之远者近也,而旧者新是哉?问所以为之若之何也。不以人之所不智告人,以所智告之,故叶公子高未得其问也,仲尼亦未得其所以对也。 (节选自《墨子·耕柱》 【注】①叶公子高,楚国大夫,姓沈,名诸果,字子高,封地在叶,所以称叶公。②蹈赛;君主居住的正屋,此指建有齐景公正室的高台,即路寝之台,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尧A之贤B六王C之冠也D舜一徙E而成F邑G而尧无H天下矣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来,是“使……到来”,“烛之武退秦师”的“退”是“使……退”,两者用法相同。 B.倍,指背弃,背叛,与(鸿门宴》“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中“倍”词义相同。 C.恃,依靠,依仗,与现在所说“有恃无恐”“恃才傲物”两词中的“恃”词义不同。 D.智,通“知”,知道,了解,与《老子四章》中“知人者智”中的“智”词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公子高、鲁哀公及齐景公均向孔子请教治国的方略,同一问题孔子给出不同答案。子贡对此不解,后经孔子解释,才知三国人心向背不同。 B.圣明的君主善于在细微处发现小的坏事,在小事上实行轻罚,所以民众没有大的阴谋与动乱,这值得那些只知依赖效仿舜的君主们学习。 C.墨子认为叶公子高不懂的是如何达到“近远者,新旧者”这一目的的方法,但其提问时并未让孔子明白自身的疑惑,故其没有恰当提问。 D.面对孔子对叶公子高有关政事的回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判。有的人认为孔子的回答属于亡国之言,而墨子则认为孔子属于无效作答。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知诛赏之皆起于身也,故疾功利于业,而不受赐于君。 (2)善为政者,远者近之,而旧者新之。 5.有人称“仲尼之对,亡国之言也”,请结合材料一阐述其为何有此论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季羔为卫之士师,刖人之足。俄而,卫有蒯聩之乱,季羔逃之,走郭门,刖者守门焉。谓季羔曰:“彼有缺。”季羔曰:“君子不逾。”又曰:“彼有窦”。”季羔曰:“君子不隧。”又曰:“于此有室。”季羔乃入焉。 既而追者罢,季羔将去,谓刖者:“吾不能亏主之法而亲刖子之足,今吾在难,此正子之报怨之时,而逃我者三,何故哉?” 刖者曰:“断足,固我之罪,无可奈何。曩者君治臣以法令,先人后臣,欲臣之免也,臣知。狱决罪定,临当论刑,君揪然不乐。见君颜色,臣又知之。君岂私臣哉?天生君子,其道固然。此臣之所以悦君也。” 孔子闻之,曰:“善哉为吏!其用法一也。思仁恕则树德,加严暴则树怨。公以行之,其子羔乎!” 孔子曰:“季孙之赐我粟千钟也而交益亲自南宫敬叔之乘我车也而道加行故道虽贵必有时而后重有势而后行微夫二子之贶财,则丘之道殆将废矣。” 子路问管仲于孔子。子曰:“仁也。” 子路曰:“昔管仲说襄公,公不受,是不辩也;欲立公子纠而不能,是不智也;家残于齐而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