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吾拉勒成矿带西段铜矿床碳、氧、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docxVIP

新疆阿吾拉勒成矿带西段铜矿床碳、氧、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疆阿吾拉勒成矿带西段铜矿床碳、氧、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新疆阿珠拉铁铜带西部分布着许多铜矿床。它是西山地区重要的铜采区之一。2000年前开始开采和精炼铜。该地区内的矿产以铜矿为主,铜矿床(点)数量多,但规模小(以小型和矿化点居多),主要分布在二叠纪陆相火山岩广泛出露的地区。姚金炎(1993)首次对该地区的铜矿床进行了系统的综合研究,将其铜矿床划分为火山热液型、次火山热液型、低温热液充填脉型和沉积砂砾岩型4种类型,并认为,其成矿物质以下地壳来源和上地幔来源为主,而成矿作用则与早二叠世火山作用有关,诸多铜矿床是同一构造环境下同一岩浆源分异演化不同阶段的产物。后人的研究工作(莫江平等,1996;1997;任秉琛等,2004;罗勇等,2011)多借鉴和参考了这一认识,并深化了研究程度。但是,不同类型和空间位置的铜矿床之间,在矿化特征、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机制等方面存在差异,一直未能得到系统研究和较好的解释。因此,本文选择穷布拉克、奴拉赛、群吉萨依、109和群吉5个典型铜矿床进行了碳、氧、硫、铅同位素研究,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该地区铜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环境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探讨,以期获得一些新认识。 1 上古生界岩石学特征 阿吾拉勒成矿带是新疆重要的铁铜矿分布区,西起伊宁县与尼勒克县的交界处,东至和静县巴仑台镇,东西长约350 km,南北宽约50 km,包括了整个阿吾拉勒山及其两侧区域。该成矿带的成矿分带性明显,中段和东段以铁矿为主,铜矿很少;西段则均为铜矿,本文所研究的5个铜矿床即位于西段。阿吾拉勒成矿带西段地处新疆西天山伊犁盆地北缘,东起木斯乡,西至墩麻扎镇,南、北以巩乃斯河和喀什河为界,包括了阿吾拉勒山的整个西段部分。其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卡拉库姆-塔里木板块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的汇聚带,楚-伊犁板块的中东部(图1)。 该地区内出露的地层包括下-中元古界和上古生界,以后者为主(图2)。前寒武系基底仅在西阿吾拉勒山南坡有少量出露,面积约2 km2,被划归为特克斯群(Cht),以麻粒岩相类岩石为主。上古生界包括石炭系和二叠系,前者主要分布在西阿吾拉勒山西北部和东南部,为上石炭统伊什基里克组(C2y),岩性以中-酸性火山岩为主。二叠系是该地区内的主要地层单元,以陆相火山岩、磨拉石建造和河湖相沉积为总体特点。其中,下二叠统以双峰式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以碱性和偏碱性火山岩居多,主要岩性有杏仁状玄武岩、玄武安山玢岩、粗面岩、(次)流纹斑岩;中二叠统以磨拉石建造和河湖相沉积为主;上二叠统属内陆盆地型河流-湖泊相沉积(宋志瑞等,2005)。 区内侵入岩广泛发育,均为浅成和超浅成相,多为酸性岩类,中性岩次之,基性岩多为较小的辉绿岩脉。侵入岩主要岩性包括闪长岩类、石英钠长斑岩和花岗斑岩类(图2)。其中,酸性侵入岩的年龄介于240~270 Ma之间(姚金炎,1993;李华芹等,1998;赵振华等,2006;Zhao et al.,2008),为中-晚二叠世和早三叠世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区内火山岩极为发育,以下二叠统双峰式火山岩组合为主,旋回清楚,韵律明显,早期为中-酸性,中期为基性※酸性※基性,晚期为酸性※基性(宋志瑞等,2005)。玄武岩和粗面岩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50~290 Ma之间,以260~270 Ma居多(李华芹等,1998;赵振华等,2003;2006)。 该区的构造演化极其复杂,从元古代至今,经历了古元古代泛大陆的增生与裂解、新元古代Rodinnia超大陆的形成与裂解、古生代古亚洲洋的形成与消亡、中-新生代板内走滑位移以及盆山格局的形成等阶段(张作衡等,2008;左国朝等,2008)。其中,晚古生代是该区主要的成岩-成矿阶段,包括泥盆纪-石炭纪板块俯冲、碰撞造山阶段(Gao et al.,2009)和石炭纪末—二叠纪陆内裂谷演化阶段(姜常义等,1995;车自成等,1996;朱永峰等,2004;李永军等,2010)。该区现今的构造格架是在二叠纪裂谷构造演化的基础上,经过继承、改造和破坏而形成的。区内褶皱构造发育,全区整体为一复向斜,保留了裂谷时期的地堑式构造-沉积特点。区内断裂构造非常发育,按空间展布形态可分为3组(图2):(1)EW向断裂,多为改造裂谷系统的高角度正断层,控制着区内的主要构造格局和矿床分布;(2)NW向断裂,主要由中-新生代的板内挤压、走滑作用所形成,具右行压扭特征,具有一定的控矿和容矿作用;(3)NE向断裂,规模小于前2类断裂,具压性特征,对成矿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2 充填热液脉型成矿地质特征 阿吾拉勒成矿带西段的铜矿床(点)较多,主要赋存在下二叠统火山岩中或中、下二叠统的平行不整合面附近。矿床受构造控制明显,多沿构造薄弱带或火山机构分布,区域上呈环形展布(图2)。 前人将该地区的铜矿床划分为火山热液型

文档评论(0)

lmz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