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地震多起桥梁落梁事故成因分析.docxVIP

512汶川地震多起桥梁落梁事故成因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12汶川地震多起桥梁落梁事故成因分析 1 横向残留位移 落梁是迄今为止地震中最常见的地震类型之一。在2008年发生的“5.12”汶川大地震中, 亦有多座桥梁发生了落梁现象 (表1) , 图1为部分落梁桥梁震后照片。 每一座桥梁的落梁现象不尽相同, 都江堰庙子坪大桥一孔简支梁沿桥梁纵向坠落水中, 各墩横向挡块破损严重;百花大桥第5联曲线连续梁倒塌, 实际上是始于边孔落梁, 进而导致的曲线梁段连锁坍塌;石蓑衣大桥北川侧第5孔部分梁体横向落梁, 其余各跨横向残余位移较大, 横向挡块完全失效;都江堰高原大桥各跨纵横向移位严重, 高原侧第2孔梁整孔沿纵桥向落梁, 桥台翼墙倒塌;平武县南坝新桥两侧梁体横向部分落梁, 中部主梁完全坠落水中, 桥台移位明显;映秀镇高树大桥地震中主梁沿纵向落梁, 进而导致下部结构连续倒塌。 以下首先推测了庙子坪大桥及百花大桥的落梁过程及成因, 其次, 探讨了地震中落梁的一般特征, 并提出若干防落梁措施。 2 对川河地震中典型桥梁的下降地震风险分析 2.1 引桥第3联梁体落梁的构造原因 庙子坪大桥修建于紫坪铺水库中, 桥位至映秀镇 (震中) 的直线距离约10 km, 全长1 436 m, 桥面净宽22.5 m, 分为主桥 (第2联) 和引桥两个部分, 从都江堰至汶川方向看, 桥跨布置为 (2×50 m) + (125 m+220 m+125 m) + (5×50 m+4×50 m+4×50 m+4×50 m) , 各联桥跨编号如图2所示。主桥为三跨预应力混凝土箱形截面连续刚构, 墩顶处梁高13.5 m, 跨中及边跨直线段梁高4 m, 采用空心薄壁高墩, P4墩高102.5 m, P5墩高99.5 m, 连续刚构边跨通过盆式橡胶支座支承在P3与P6墩顶。引桥为装配式混凝土简支T梁桥, 横向排列10片, 跨度均为50 m, 通过桥面连续构造形成2跨、4跨或5跨一联, 联间设有伸缩缝, 采用板式橡胶支座支承。 在汶川地震中, 桥跨落梁发生于P10与P11墩间, 同时P6至P10墩之间梁体纵横向移位严重。各桥墩上的横向抗震挡块破损严重, 由此可知地震波沿桥梁纵向及横向兼有输入。值得注意的是, 墩梁连接处没有设置纵向限位装置, 仅靠橡胶支座连接, 无法控制墩梁错位, 易发生落梁。 下面根据桥梁的结构动力特征、支承连接构造、落梁后梁端及墩顶遗留的痕迹, 来推断落梁孔发生在P10墩与P11墩间的原因。 首先, 在结构动力特征方面, 各联桥墩高度均较大, 其中主桥最高墩高达102.5 m, 不妨假设地震中桥墩处于弹性阶段, 墩顶位移与桥墩高度L的平方成正比, 若桥墩进入塑性墩顶位移还将加大。因此, 对于百米桥墩而言, 地震中桥墩的振动位移量非常可观。 其次, 各联桥跨布置及墩高的差异, 反映了质量和桥墩刚度的不同, 因此各联桥跨的纵向振动周期及地震中的位移反应不尽相同。初步分析表明, 主桥连续刚构的纵向自振周期最短, 而毗邻第3联的周期最长, 且随墩高降低 (接近岸边) 引桥各联的纵向自振周期逐渐降低, 因此可以推测地震中第3联引桥会不停地与左右毗邻联相互撞击。 在支承连接构造上, 注意到第3联两端桥墩的盖梁构造不同:P6墩盖梁横截面呈L形, 而P11墩盖梁为矩形截面, 如图3所示。盖梁构造的不同引发了以下三个值得注意的地方: ① P11墩为引桥边墩而P6墩为主桥边墩, 由于上部结构自重的差异, P11墩截面尺寸小于P6墩, 因此P11墩处盖梁宽度也小于P6墩盖梁, P6墩提供了较P11墩更大的主梁搁置长度, 地震中不易发生落梁; ② 由于引桥连续桥面长为200 m, 而主桥为470 m, 因此P11墩处伸缩缝宽度小于P6墩处缝宽, 当第3联引桥在地震中向汶川侧振动并与第4联碰撞时, 第3联梁体受到撞击力向都江堰侧滑移, 这时P6墩处伸缩缝能够为梁体瞬时纵向滑移提供更大的空间; ③ P6墩处的L形截面盖梁的突起部分可以限制主桥梁体对第3联梁端的碰撞位移量, 避免将第3联挤压过度而坠落。 同时, 结合落梁后有关部位的破损残迹可以推测, 引桥第3联梁体在P11墩顶处落梁过程经历了如下两个阶段:① 主梁滑落支座垫石阶段, 如图4 (a) 所示; ② 主梁滑落盖梁阶段, 如图4 (b) 所示。 地震中, 第3联桥主梁首先从P11墩顶处橡胶支座及支座垫石上滑落至桥墩盖梁, 支座亦被扭曲成U形, 现场拍摄照片如图5 (a) 所示。滑落后的主梁无法重新回到垫石上, 在持续振动中, 主梁进一步滑离盖梁檐口, 梁体端面倾斜地挤压摩擦P11墩盖梁棱边, 支座垫石边缘及盖梁棱边的破损严重, 如图5 (b) 所示。而P10墩顶盖梁边缘无挤压摩擦破损痕迹, 但桥面钢筋被坠落梁体拉断, 如图5 (c) 所示。在落梁过程中, P6墩至P10墩间梁体由于受

文档评论(0)

186****66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