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成岩演化特征与溶蚀孔隙形成机制.docxVIP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成岩演化特征与溶蚀孔隙形成机制.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成岩演化特征与溶蚀孔隙形成机制 美国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勘探和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在规范性油气领域提出了许多理论和创新。2011年美国政府能源机构再次强调了页岩油、页岩气在美国国内油气生产中的重要性,倡导大力开展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页岩油资源分布范围广、资源潜力大。新疆三塘湖盆地位于阿尔泰山系和天山山系之间,南邻吐哈盆地,西邻准噶尔盆地,是在早古生代基底上发展起来的山间叠合盆地;盆地主要经历了前晚石炭世基底形成的板块构造运动和晚石炭世以来盆地沉积盖层形成发展的板内构造运动两大阶段。马朗凹陷芦草沟组泥页岩为一套陆相近海湖盆沉积,黄志龙(1)研究认为,芦草沟组泥页岩为一套优质烃源岩,处于低成熟—成熟早期阶段,生成的大量烃类滞留于烃源岩中,形成页岩油;泥页岩中所含大量微米—纳米级次生孔隙是页岩油重要的储集空间。页岩油赋存形式和富集程度与泥页岩储集空间类型及形成机制有很大关系。因此,笔者依据泥页岩有机地球化学与无机地球化学分析数据、扫描电镜观察等,对马朗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成岩演化与次生溶蚀孔隙形成机制进行研究。 1 岩浆岩和成岩的特征 1.1 马朗凹陷芦草沟组储层 盆地呈北西-南东向带状展布,长约500 km,宽约40~70 km,面积约为2.3×104km2。马朗凹陷位于三塘湖盆地的西南部,是该盆地主要的富烃凹陷(图1)。马朗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250个柱塞样品物性测试显示,72.2%的样品孔隙度低于8.0%,74.99%的样品渗透率低于0.05×10-3μm2,低于1×10-3μm2的样品占82.4%,属于典型的低孔—特低渗型储层(图2)。芦草沟组泥页岩矿物组成中,石英含量一般为20%~40%,长石含量一般为20%~30%,碳酸盐岩含量一般为5%~48%。 1.2 储层成岩作用 芦草沟组泥页岩储层在沉积埋藏过程中,主要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解作用和交代作用等成岩作用类型:(1)压实作用一方面使岩石致密化,物性变差,另一方面可使刚性颗粒产生裂缝、微裂缝,纹层岩形成层间滑脱缝,改善储层物性,镜下可见塑性矿物弯曲和刚性矿物的破裂现象;(2)胶结作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成岩作用,在泥页岩中同样存在,芦草组泥页岩主要发生灰质胶结、自生黏土矿物胶结等,胶结作用一方面使孔隙空间变小,喉道变窄,储层物性变差,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压实作用,有利于原生孔隙的保存,此外胶结物的溶解又是次生孔隙的主要成因;(3)溶解作用主要为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形成的酸性流体对泥页岩中不稳定矿物的溶蚀,如长石溶蚀、碳酸盐岩溶蚀;(4)交代作用在本区泥页岩中不易观察,电镜下可见石英交代钾长石形成自生石英晶体的沉淀。 页岩油为典型的源、储同体的非常规油气,储层成岩演化是一种复杂的有机、无机流体—岩石反应及伴随的物理变化过程,众多学者研究泥页岩成岩演化的重点多是放在其对临近砂岩成岩演化及次生孔隙形成的影响或其他地质方面。本文主要从有机质地球化学和无机地球化学角度分析泥页岩的成岩演化及其次生溶蚀孔隙的形成机制。 2 粘土岩和次生空隙的形成 2.1 熟度参数c9哌烷法成岩阶段 马朗凹陷现今地温梯度一般为2.2~2.4℃/100 m,芦草沟组泥页岩最大埋深约4.3 km。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泥页岩镜质体反射率Ro一般为0.4%~0.9%,岩心抽提物中成熟度参数C29甾烷wααα(20S)/wααα(20S+20R)与C29甾烷w(ββ)/w(αα+ββ)一般为0.2~0.4,泥页岩处于低成熟—成熟早期阶段。镜质体反射率(Ro)作为碎屑岩成岩阶段划分的主要依据,按碎屑岩成岩演化阶段划分标准(SY/T 5477-2003),芦草沟组泥页岩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的早期。黄志龙等(1)根据生烃转化率S1/(S1+S2)和w(氯仿沥青“A”)/w(TOC)等参数分析,确定Ro=0.55%~0.75%为芦草沟组泥页岩主生烃段,对应深度为1.8~2.9 km,并建立有机质的成岩、生烃演化模式(图3)。 2.2 有机质孔与总有机碳含量的关系 经氩离子抛光芦草沟组泥页岩样品表面,在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发育有机质孔,如H10井2.297 1 km白云质泥岩中可见有机质孔(能谱分析元素主要为C),孔隙空间大小在几十纳米至几百纳米(10-9m)之间(图4)。有机质孔为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生烃残留孔隙,一般形状较规则,多呈凹坑状、蜂窝状,由于泥页岩的非均质性,其大小、数量和密度都有较大变化。对同一样品孔隙度与总有机碳含量分析,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图5(a))。Daniel等研究认为TOC含量为6.41%的泥页岩,达到生干气窗时,会产生4.3%的体积孔隙。孔隙度、总有机碳含量与深度的关系显示,有机质孔的发育与成熟度关系不

文档评论(0)

186****66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