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歌改编曲的音乐元素与演唱方法.docxVIP

论民歌改编曲的音乐元素与演唱方法.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民歌改编曲的音乐元素与演唱方法 民谣作为一种特殊的记录方式,与人们的情感、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反映了人们最真实的生活和情感状态。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0.1) 出版的《辞海》 (艺术分类) 中记载:民歌, 劳动人民的诗歌, 一般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在传唱过程中不断经过集体的加工。这告诉我们:民歌来源于生活, 实现于生活。其内容题材丰富多彩, 各异的地域、历史时期、职业、以及各种情感遭遇产生不同的民歌, 由大众即兴创作。 民歌改编曲是在原始民歌的基础上, 对音乐素材进行提炼、加工、处理而来。歌曲的风格和结构发生了改变, 演唱的技法自然也会随之做相应的变化。民歌改编曲较原始民歌多了宣叙、花腔、甚至摇滚的元素, 所以原始的民族唱法在改编的状态下, 必然要借鉴美声唱法, 通俗唱法的演唱技术, 才能达到不同类型民歌改编曲的技术要求。 一、 民族音乐改革曲对原始民歌的继承 1、 原始民歌《玛依拉》与改编曲形式上的差异 民歌改编曲是对原始民歌的改编, 保留有大量原始民歌的音乐元素。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⑴歌曲内容一致:改编民歌的内容与素材都来自原始民歌。如:原始民歌《玛依拉》与改编后的《玛依拉变奏曲》都是歌唱哈萨克族歌手玛依拉, 内容上前后没有发生改变。 ⑵词、曲有所沿用:新编类的民歌改编曲在歌曲前段会整段的引用原始民歌的曲调和歌词, 由原来大家所熟悉的词曲来发展出后面的改编段, 对歌曲的内容起提醒和承接作用。 ⑶风格基本统一:欢快的依旧欢快, 抒情的还是抒情。《玛依拉》与改编民歌《玛依拉变奏曲》, 在欢快热烈情绪和风格上保持着一致, 并保持着哈萨克族人民开朗热情大方的风味。 2、 演唱技法上的要求 民族改编曲的演唱方法和原始民歌的唱法在歌曲一定程度上是相仿的。具体有以下几点: ⑴咬字 在民族唱法中, 对文字发音的要求很具体和严格:字头要清晰;字腹要饱满;字尾须归韵到落音上, 以达到“字正腔圆”的标准。这一要求在我国传统的演唱技法的任何一个时期, 都尤为重要。 ⑵音色 传统民族唱法的音色, 要求通透而靠前, 圆润而脆亮。同样, 民族改编曲唱法也秉承这一传统, 音色不能太浑厚, 演唱时也需要甜美清脆的声音。由于改编曲唱法中加入了美声唱法的发声方法, 加入混声的音色使之也有别于原始民歌演唱时真声太多的音色, 但是总的来说, 民族改编曲唱法与原始民歌唱法的音色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统一。 ⑶情感 传统民族唱法的歌曲来源于人民大众实在的情感和生活, 内容丰富多彩, 演唱发自肺腑, 毫不矫揉造作。民歌改编曲延续了原始民歌的情感特点, 歌曲在情感处理上都大致相同。演唱时同样需要以情带声, 声情并茂。 二、 演唱技法的提升 现今, 许多词曲作家在原始民歌的基础上对美声唱法加以融合, 在歌曲本身结构上加以扩充, 同时歌曲演唱技法上也相应有所提升, 使得改编曲更符合现代人审美和需求。 对这一问题的探讨, 笔者引用民族改编曲《玛依拉变奏曲》与原始民歌《玛依拉》互为材料进行对比, 来讨论两者间的改变与发展。 1、 哈萨克斯坦民歌《玛依拉》 《玛依拉变奏曲》是由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艺术指导教师胡廷江改编, 其原始民歌是王洛宾整编的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玛依拉变奏曲》在原始歌曲的基础上融入了新元素, 保留了原始歌曲的独特风味, 拓宽了音域, 增加了歌曲的结构, 赋予了《玛依拉》新的生命。 扩充版《玛依拉》的发展 原始民歌《玛依拉》是一首加副歌的单二部曲式, 运用的我国七声清乐E宫调式, 3/4拍的节奏贯穿始终, 其曲式结构图如图1。 《玛依拉变奏曲》是原始民歌《玛依拉》的扩充版, 曲式图如图2。改编后的《玛依拉》由原来的27个小节发展为有173个小节的大型变奏曲。《玛依拉变奏曲》在结构上是一首经过两次变奏回到主题再现的变奏曲, 变奏部分与主题直接有联系, 加深了主题形象;变奏在表现主题的基础上, 又与之相区别, 使歌曲更为生动丰富。中间的间奏加A2部分在调性上从清乐E宫变换到清乐A宫, 随后再现到清乐E宫, 在调性上的变化使得歌曲对比性更为强烈, 整体结构和调性的布置, 也体现出歌曲带有再现的复三部的性质。 花腔、华彩、快速声乐的创作技法带来部分关于曲奇的元素 《玛依拉》的音域为e1—f2, 所跨音区为一个八度, 是一首初中级程度的歌曲。 《玛依拉变奏曲》的音域为e1—#C3。歌曲中加入了西方作曲技法中的花腔、华彩、快速音阶等技法, 通过这些作曲技法使得歌曲的旋律更加流畅又具有跳跃感。音域的变化直接导致歌曲难度的变化, 从变奏A1开始出现两处花腔, 从e2跳到high#C3, 尾声部分更是用上行音阶从b1—#c3, 这样由一个个音级向上级进到#c3, 并且在这个高音上停留住, 形成全曲高潮, 最后回到歌曲的主音e2, 完满结束。歌曲中大部分唱腔都在较高音区上

文档评论(0)

xl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