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曾辅民医案
曾辅民(1935—2009),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勤求古训,思经求旨,博采众说。一贯崇尚仲景学说,认为中医临床的根基就在仲景理论。临床中学不离《伤寒》,用不离经方,偶尔辅以时方。万病不离乎六经,在六经辨证理论的指导下,擅以经方治疗疑难杂症,观脉察症,析机辨微,收到显著效果。尤其对经方针对病机之精微处、经方配伍的细微精神以及用药过程的剂量变化体悟深刻。擅用乌附、姜桂, 药味精而剂量重,颇有经典火神派风格。本节病例主要出自
《四川名家经方实验录》等。
曾氏使用姜附的心得归纳如下:
运用指征:面白,舌淡有齿痕,舌面有津,畏寒肢厥, 便溏或便溏便秘交替出现。
用量问题:应视病之轻重、阴寒程度决定用量。一般 应从小量开始,确认辨证无误,药后无效或效微就加量,脾肾阳虚者每次加量 20g 左右。
姜附大剂量用后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口苦舌燥,喜 饮冷者,是温之太过,应停用,改用滋阴化阴之剂。二是药 后出血、便泄、身痛、痰多、水肿等,是药量与阳虚阴盛之 程度相吻,不要更改药物,继续加量效果最好,上述反应 2-3 日自愈。
煎煮时间:单用大剂量乌头或附子时先煎 1 小时,乌、
附同用时先煎 2 小时,一般不用防风、蜜糖,只有解毒才用; 黑豆只是用川乌时才加。用解毒药虽是万无一失的措施,但 同时会影响疗效。附子、川乌、草乌 30g 以上,算为大剂量。蜂蜜和蜂糖都差不多,一般最后对入。
舌疮——四逆汤加肉桂
许某,女,32 岁。舌痛3 日,舌底前右侧边缘疮疡,呈圆形突起,0.5cm× o.5cm。影响咀嚼,口腔灼热,病灶处更甚,神倦懒言,语言不清,便溏,手足心热而难忍,偶有小便热痛,舌红有齿痕,舌面多津,脉细弱而数。此虚阳外越之舌痛,处方:
附子 40g(先煎),干姜 50g,炙甘草 50g,肉桂 15g(冲)。3 剂。在门诊先与肉桂粉冲服少许,不到 10 分钟病人语言不清明显好转,手足心已不如前热。
2 周后复诊,述及服前药 2 日痛止,第 3 日病灶消除, 手足心热消除。这几天又开始发热,眠差,予补肾填精、回 阳之法续治而愈。
原按:《黄帝内经》所谓“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火 也,即是说,一般论治疮疡从火立论,主用清热泻火或滋阴清热之法,可辨证选用导赤散、黄连阿胶汤等,这是无可厚非的。然需注意:火有虚实,不应只关注实火而忽略虚火。虚者不外阴盛阳虚,本例即属于后者。但舌、脉、症呈现阴
虚之象,何以判为阳虚,虚阳外越之候呢?因其阳虚,肾精不足,脉不充而细,虚阳上越,浮阳郁结之处,阳气相对有 余,故病灶处色红,舌红。辨证关键在于舌面津液之盈亏, 如属阴虚,与舌面有津、便溏不符,因此详查症状,细审病 机,主以回阳而收显效。
点评:曾教授对虚阳外越之证颇有研究,认为虚阳外越与“戴阳”、“格阳”的病机、症侯相同,缘由肾阳衰微,阴盛于下(内),微弱阳气浮越于上(外),是阳气浮越不得潜藏的一种症侯。
《伤寒论》283 条“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 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317 条“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377 条“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389 条“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等条文,对应阳外越作了大量论述。可以说,病至此际危殆已现, 不可不慎。
但曾氏于几十年临床中发现,虚阳外越之候亦不像论中 所言那样危殆。就危重而言,是重而不一定危,即虚阳浮越 之侯是重症不一定是危症。此类病人在临床并不鲜见,随着 寒凉药的误用泛用,以及冷饮、水果等冷物的过量摄入,此
类病症大有增加趋势。
临床中所见阴寒所致的虚火牙痛、虚火喉痹、口疮、失 眠、眩晕、面部阵阵烘热、身体阵阵发热、手足心热、小便 尿热、大便肛热、唇口红肿等都属于虚阳外越的范畴。如辨 证不细,极易诊为阴虚有热,当此之际最需留意。辨证中易 于混淆之处如下:
(1)阴虚、阳虚都可以出现手足心热、身发阵热,脉都 可细数。
(2)阴虚、阳虚都可以出现腰部症状、头部症状。(3)阴虚、阳虚都可以出现大便干、小便热。(4)阴虚、阳虚都可以出现口干、失眠等。
辨证关键在于一个“神”字。即阳虚病人定然“无神”,阴虚病人定然“有神”。这一点体现了郑钦安的观点。本例舌疮及下面 4 例均是虚阳外越之证,曾氏均以四逆汤加味取效。
不寐——四逆汤加龟板、肉桂、砂仁
蒋某,女,54 岁。不寐有年,阴阳两虚。养心安神、滋阴潜阳之剂遍用不效。寝食几近于废,时觉上火之症状(如经 常起口疮,常觉咽痛等),自购中西成药清火之剂服用,近几 日益觉难寐,虽寐亦浅并时间短(2—3 小时),手脚心热,身阵阵发热,便干,尿热,舌红有津,边有齿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