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考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23;考点目录;; 考点23:理清说明顺序;
常见考查形式:
①选文(段)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有什么作用?
②本文用了××顺序,这种说明顺序的作用是什么?
③×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④文中第×段和第×段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
;
例1:请分析茅以升《中国石拱桥》(部编版八上)的说明顺序。
【答案示例】文章主体部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总体来看遵循的是由先到后的时间顺序:从“旅人桥”“赵州桥”“卢沟桥”写到“长虹大桥”。如果将“古代石拱桥”和“当代石拱桥”区别开来看,则这两部分都遵循了从现象到原因的逻辑顺序:古代石拱桥的光辉成就→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当代石拱桥的“飞跃发展”→飞跃发展的原因。无论是时间顺序,还是从现象到原因的逻辑顺序,都很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例2: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部编版八下)“思考探究”二:
第7-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你认为这样的顺序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
【解析】由提示词“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分析出四个因素对物候现象来临的影响程度是由大到小、由主到次的;前三个因素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是时间因素,是由空间到时间排列的。
【答案】在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时,采用了由主到次、由空间到时间的逻辑顺序。作者运用逻辑顺序,可使介绍的物候学知识条理清晰,便于读者理解掌握。;;;;;;;;;;;;;;;;;;【2019年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
“中国”一词的前世今生
①何尊于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的贾村。内胆底部有一篇铭文,其中“宅兹中国”是“中国”二字最早的文字记载。
②《左传·庄公三十一年》有“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的说法。《公羊传·禧公四年》称:“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齐桓公救援邢、卫等国,被称作“救中国”,足见此时的“中国”,已经扩大到被认为是“诸夏”的国家。
③“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襄公二十六年》,“楚失华夏”。唐孔颖达疏:“华夏为中国也。”“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 ④“中国”一词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大致说来,有以下六种概念:一是指京师(首都)。二是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如诸葛亮对孙权说:“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三是指中原地区。四是指国内、内地,如《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五是指诸夏族居住的地区。六是指华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史记》《汉书》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所以自汉代开始,人们常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
⑤“中国”一词所指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中国”一名虽有三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但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从夏、商、周开始直至清末,从来没有一个王朝或政权曾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
⑥“中国”的别名,除上述的“华夏”外,还有“中华”“九州”“四海”“神州”等称呼。“中华”最初指黄河流域一带,《三国志》裴注中最早出现了“中华”一词。随着版图的扩大,凡属中原王朝所管辖的地方都统称为“中华”,泛指全国。“九州”之名,起于战国中期,一直沿用至今。
⑦“中国”正式作为国名,则始于辛亥革命以后。 (有删改); 1.阅读全文,概括选文的说明内容。(2分)
【解析】 考查概括说明内容。需要通读全文,理清说明脉络。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一词,第①段介绍“中国”二字最早的文宇记载。第②-⑦段说明“中国”一词的演变历史,因此本文的说明内容是:说明了“中国”一词的演变历史。
【答案】本文说明了“中国”一词的演变历史。(答出说明对象及内容即可,如答“本文说明了‘中国’一词的前世今生”给1分。); ?2.选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1分)
【解析】本题考查判断说明顺序的能力。说明顺序通常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本文从题目中就能判断其说明顺序。“前世今生”就是写其历史演变,历史演变当然要按照时间顺序来介绍。当然,从文中也能找到表示时间发展变化的词,从这些词中可以看出其出其说明顺序。如第一段中的“何尊”上的文字记载,说明“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第二和第三段中记录春秋时期的历史,第四段说明时间已到东汉,第七段写到“中国”正式作为国名,则始于辛亥革命以后。从这里可以看出其明显的时间顺序。
【答案】时间顺序。; 3.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考点29:巧答迁移运用-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精讲课件(全国通用).pptx
- 考点28:识别选项陷阱-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精讲课件(全国通用).pptx
- 考点27:筛选整合信息-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精讲课件(全国通用).pptx
- 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精讲课件(全国通用).pptx
- 考点25:分析说明方法-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精讲课件(全国通用).pptx
- 考点24:把握说明结构-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精讲课件(全国通用).pptx
- 考点22:把握对象特征-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精讲课件(全国通用).pptx
- 考点20:设计情境活动-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精讲课件(全国通用).pptx
- 考点21:学会拓展延伸-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精讲课件(全国通用).pptx
- 考点19:体悟文章主旨-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精讲课件(全国通用).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