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黄钟(中国 ·武汉音乐学院学~=6[)2008年第1期
HUANGZHONG(JournalofWuhanConservator,,ofMusic,China)
文章编号 :1003—7721f2008)O1一O177--05
朴恩玉
论韩国的歌 曲
摘 要 :文章主要对韩 国的歌 曲的形成过程、演唱形式、演唱顺序、歌 曲的构造、调式和节奏、感情表
现与美学等 ,进行 了概括性 的论述。
关键词 :韩国;歌 曲;慢大 叶;中大叶;数大叶;平调 ;界面调
中图分类号 :J6o7.3 文献标识码 :A
序言
韩 国歌 曲的概念与中国的歌 曲概念完全不同,中国的歌曲指的是所有可以用于演唱的声乐 曲,而韩 国的
歌 曲却专指一套大型声乐组曲。韩国歌 曲的历史非常悠久,有关它的最早乐谱见于安瑞编写于 1572年的
《琴合字谱》。除此 以外,在从 17世纪到现今为止的许多乐谱 中,都能找到有关歌 曲的记录,由此可见歌 曲在
韩国声乐史上所 占据的重要位置。下面,我就从歌曲的形成过程、演唱形式、演唱顺序、歌曲的构造、调式和
节奏 、感情表现与美学等角度 ,对韩 国的歌曲做一个简单 的论述 。
一 、 歌 曲的形成过程
韩国的歌曲,不是一次性的创作产物,它是经过长期发展和变迁的过程,才形成了今天的组曲形式。歌
曲的基本原型为慢大叶、中大叶和数大叶。慢大叶的节奏非常慢 ,中大叶的节奏处于慢大叶和数大叶之 间,
而数大叶的节奏在三者中算最快。由于慢、中、数这三个词代表了各不相 同的节奏概念,所 以它在韩国被称
为 “三机形式”。这种代表速度快慢的 “三机形式~ ,不仅出现在韩 国的歌 曲中,在韩 国的许多传统音乐 中都
有所体现 ,可说是韩 国传统音乐 中的一个节奏特点。如果说 中国传统器乐 曲的节奏 以散板~慢板一中板一
快板一散板为特点的话 ,那么韩 国传统音乐的节奏特点则表现为慢一中一快 。
因为慢大叶的节奏太慢 ,所 以人们渐渐失去了对它的兴趣,导致慢大叶在朝鲜时代的英祖王时期 (1724
~ 1776)已不存在。而中大叶也在 19世纪末一朝鲜时代的末期,逐渐消失了它的踪迹 。现在得 以保存下来
的只有数大叶 。
韩国的传统音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一首好的音乐,常常被很多人进行再加工,运用各种各样的变奏形
式对它进行再处理,从而使一首简单的曲子越变越长,越变越复杂,形成各种各样的组 曲形式。这种特点,不
仅表现在器乐 曲中,在声乐曲上也很显著 。声乐曲中最突出的例子 ,就是歌曲。韩 国人对数大叶这首 曲子进
行变奏以后,形成了初数大叶、二数大叶和三数大叶。三 曲;又对其中的二数大叶进行各种变奏,形成了中
举 、平举0和头举0三曲;再对三数大叶进行变奏而形成了骚耸。在骚耸的后面,又附加了羽弄、羽乐、言乐
等曲,最后 ,对二数大叶再进行变奏而制成太平歌这首曲子 ,从而构成 了现在的歌 曲组 曲形式。因此 ,歌 曲是
经历了近 200年的漫长时间,才形成 了现在的组曲形式的。
作者简介:朴恩玉(1970~),女 ,博士 ,韩 国湖西大学教授 。
收稿 日期 :2007—062O
维普资讯
178 黄钟 (中国 ·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8年第 1期
二、歌 曲的演唱形式
歌曲之所以能够存在四、五百年而久唱不衰,是由于它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一直受着贵族和知识阶层
的喜爱及关注。在朝鲜时代,受儒教的影响,社会上很注重阶层观念,这种观念,又反映到音乐之中 例
如,像板所利。这种音乐形式,虽然同样都是演唱,但是它的形式却很随便,只要有鼓手伴奏,无论在哪儿,都
能演唱,有时甚至在集贸市场的一角,也能看到板所利的踪影 。由于板所利的这种大众性,使板所利的歌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苏联呼声”与俄苏音乐在上海的传播(1941—1947).doc
- 俄罗斯歌曲《星星》汉语翻唱研究.doc
- 论俄罗斯歌曲《夜莺》演唱中的花腔艺术演绎.doc
- 浅析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初期的交响乐发展.doc
- 仍在传唱的苏联卫国战争歌曲.doc
- 苏俄时期歌曲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音乐文化的影响.doc
- 苏联钢琴伴奏对新中国芭蕾舞的影响.doc
- 苏联歌曲对建国初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doc
- 苏联音乐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基于《苏联文艺》文献的考察.doc
- 谈俄罗斯民间歌曲的特征.doc
- 美学视域下的韩国流行音乐特点分析.doc
- 剖析韩国歌曲《ugogirl》的舞蹈编排.pdf
- 浅谈韩国组合“防弹少年团”民族元素的运用和文化输出——以歌曲《IDOL》为例.doc
- 浅谈韩国组合“防弹少年团”民族元素的运用和文化输出——以歌曲《idol》为例.pdf
- 浅析韩国K-pop音乐产业全球化发展新趋势.doc
- 中国与韩国幼儿园大班歌唱教学的比较分析.doc
- 中韩两国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比较.pdf
- 主流的诞生: 1980年代韩国的流行音乐与城市地理.doc
- 20世纪初西乐学堂乐歌为我国早期“流行歌曲”考论——兼谈歌曲《毛毛雨》的歌曲归属问题.pdf
- 超越时空的记忆——谈红色歌曲早期的“红色”思想.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