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粤语童谣的发展及其歌曲化历程
摘要:粤语童谣隶属广东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时代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变革,大城市的多元化发展越来越迅速,本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不断影响和冲击,粤语童谣已经消失的越来越多,影响的范围也是越来越小,且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作为非物质文化,粤语童谣必须要走一条突破和创新的道路,歌曲化是粤语童谣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将从其歌曲化的历程寻找它的发展新途径。
关键词:粤语童谣? ?发展? ?歌曲化
粤语童谣,顾名思义就是用粤语吟诵的童谣。它是一种民间文学,流传在西关地区大街小巷里,由于它的地方民间性,这些童谣基本是口耳相传,篇幅短小,利于儿童记忆,是孩子最早接触的一种文学作品。粤语童谣不单单只在广东粤方言地区盛行,还有香港,甚至漂洋过海,随着侨胞到达世界的各个地方,如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美国等有华人聚居的地方。它是粤语地区传统文化的结晶,既有跟其他民间童谣一样的语言特点,同时又蕴含着深厚的粤语文化与岭南风格,是中国传统民间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母语是民族文化中最典型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特色。粤语又作广东话、广府话,俗称白话,海外称唐话,是一种汉藏语系汉语族的声调语言,中国七大方言之一,也是汉族广府民系的母语。粤语发源于古代中原雅言,具有完整的九声六调,较完美地保留古汉语特征。广东三大语系分别是粤语(白话)、潮汕话、客家话。其中粤语以珠江三角洲为分布中心,以广州、佛山为主,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等华人社区中广泛使用。广东使用粤语的人口大约有6700万,加上广西粤语使用人数大约为2500万、香港700万、澳门55万、泰国500万、新加坡和马来西亚500万以及其他地区,全球将近有1.2亿人口使用粤语。可见,粤语的使用范围和人数多么之广泛。
童谣有着质朴的语言,独特的魅力,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普通劳动人民的纯朴民风,及其鲜明的地域特色。童谣不仅给儿童带来欢乐,而且对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不可替代的作用。童谣伴随着儿童的成长过程并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因此研究童谣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它能帮助我们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童谣。
一、粤语童谣的起源与发展
粤语童谣最早起源于清朝末年,1905年6月,一个叫钟朝衮的人在郑贯公主编的香港《有所谓报》刊登一则广告,内云:“此童谣专为未就学之童子而设,其句以短为佳,须要有韵,以便易于记忆。此童谣须含爱国思想,其字句须最普通最浅白为要,字数以一百之内为额。此场取列十名,首名谢教十元,二名谢教五元,三名、四名谢教二元,五名以下酌送地图新书等件。赐教者须剪本报投笺寄来,方敢领教。若用别种纸笺,概从割爱。”
7月12日,童谣活动截止征集。尽管冠军只有十元的奖金(当时十元大概是两担米的价钱),但响应者不少,对于那部分不符合重视启蒙、通俗易懂的征集初衷者,主办者只能被迫割爱。钟朝衮说:“惟惜赐教诸君类多文人,下笔每邻于雅,是以此场佳卷,大都名言奥理,美不胜收。然仆既以启蒙起见,自不得不略为割爱,舍深取浅,以就范围。有心蒙学者,其许我乎。”经过反复挑选,舍深取浅,终于评选出童谣的前十名。7月23日、24日连续两天,《有所謂报》专辟“童谣榜”,刊登了这次评选结果及童谣作品,前三名童谣后面还附有评语。
在书籍资料方面,最早应属1928年由中山大学民俗学会出版的《广州儿歌甲集》搜集了广州地方童谣100首,20世纪80年代出版了《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东卷》其中收录了29首带旋律童谣歌,后又有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萧卓光主编的《广州民间歌谣》搜集了当地童谣600多首。
二、粤语童谣的歌曲化历程
长时间以来,粤语童谣都是以念白为主,只有民间生活小唱,是以类似歌曲的形式出现,但也只是片段式的歌曲,有一至两句有曲调,无完整旋律。直到20世纪50年代,香港的黑白电影开始发展,少许童谣用作电影的插曲,如《暧姑乖》《飞机榄》,但这些歌曲基本停留在小曲哼哼的模式,未被观众接受,直到1956年,香港周聪先生为电影《家和万事兴》创作了同名主题曲,后经韦然先生修改,成为日后广泛流传的粤语童谣歌曲《一支竹仔》,此曲为粤语童谣的第一首旋律歌曲。1955年到1960年间,广东有个广东歌谣的采风活动,在此期间,不少童谣被改编成歌曲,如《落雨大》《月光光》《麻雀仔》《鸡公仔》等等。这批歌曲中最受欢迎的是《月光光》,因为这首原本是连锁接龙的游戏歌谣被潘琳女士改写成一首孩子的催眠曲,由乔飞谱曲,受到大众的喜爱,从而流传开来,成为经典的粤语童谣之一。其他歌曲由于讯息陈旧等原因,没有流传开。1976年到1980年间,香港的韦然先生在香港进行了一次广东童谣的采风活动,他把搜集回来的三百多首广东童谣加以分类、整理、改编,写成广东童谣三百首。并把其中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