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镀铜的预镀铜层发黑,镀液呈蓝色.docx

氰化镀铜的预镀铜层发黑,镀液呈蓝色.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氰化镀铜的预镀铜层发黑,镀液呈蓝色 可能原因:游离NaCN过低 原因分析:该厂建浴时,预镀铜液的配方为含铜30g/L,游离氰化钠8g/L,氢氧化钠8g/L。经过几个月生产后,出现上述故障现象。 从数据分析看,配槽时,游离氰化钠和氢氧化钠的含量已低,投产时,虽能保证生产,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一方面由于NaOH和NaCN要带出;另一方面由于NaOH和NaCN与O2、CO2发生反应逐渐消耗,平时又不补充,以致镀液中游离氰化钠的量已降到1g/L,这样镀液中的铜离子部分以二价离子形式产生,导致镀液呈蓝色,镀层发黑。 处理方法:根据分析结果,调整槽液成分至规范,并严格控制镀液中金属铜和游离氰化钠的比值:①化学分析方法准确分析,并调整到标准值,同时控制铜和游离氰化钠的比值如下: a.在预镀铜溶液中 Cu:游离NaCN=1:(0.6~0.8) b.在一般镀铜溶液中 Cu:游离NaCN=1:(0.5~0.7) c.在含有酒石酸盐和/或硫氰酸盐的镀铜溶液中 挂镀:Cu:游离NaCN=1:(0.4~0.6) 滚镀:Cu:游离NaCN=1:(0.6~0.7) d.氰化钾镀铜液 Cu:游离KCN=1:(0.2~0.3) ②从生产中发生的现象进行判断(由于阳极钝化)。 a.阳极区溶液出现浅蓝色。由于游离氰化钠过低,阳极表面上会有不溶性的氰化亚铜薄膜黏附,使阳极的活化表面减小,从而使阳极电流密度增大,阳极电势变正,导致阳极有二价铜离子溶解进入溶液,使阳极区溶液显浅蓝色。 b.阳极板上有钱青色(绿色)的薄膜。由于上列原因,二价铜离子进入阳极区溶液,并在阳极表面产生难溶的氢氧化铜,形成浅青色(绿色)的薄膜。 c.阳极上析出的气泡较多,并能嗅到氨味。由于阳极钝化后产生析氧反应 4OHˉ-4eˉ→2H2O+O2↑ 析出的氧又促使NaCN分解 2NaCN+2NaOH+2H2O+O2═2Na2CO3+2NH3↑ NaCN分解引起其含量进一步降低,从而使阳极钝化更加严重,这将造成恶性循环。 d.工作时槽电压升高。由于阳极钝化,电势变正,导致槽电压升高。 出现以上现象,对有分析设备的厂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分析调整;无分析设备的厂家,可少量多次补加氰化钠,随时观察电镀层质量,直至出现淡粉红色、有光泽的铜镀层为止。 ③钝化后的铜阳极处理。 a.将阳极取出刷洗,除去表面的钝化膜,然后在氰化物镀铜液中(不通电)浸几分钟; b.增大阳极面积,以降低阳极电流密度; c.提高镀液氰化钠的含量; d.加入适量的酒石酸盐,并适当提高操作温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禾川化学检测分析中心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