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镀铜的镀层脱皮与起泡,应该如何处理?.docx

氰化镀铜的镀层脱皮与起泡,应该如何处理?.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氰化镀铜的镀层脱皮与起泡,应该如何处理? (1)可能原因:除油液受到油污染 原因分析:观察起泡层,可以找出起泡的基本原因。大的、不规则的、柔韧的起泡常常是由清洗不净或清洗后表面受到污染所引起的。 观察起泡的背面有助于找出起泡的原因。用指甲压延起泡,使起泡面积增大,用刀片轻轻的将起泡的镀层剥下来,注意不要破坏底层金属,若其背面呈亮铜光泽,那么这种气泡是由油污膜所造成的。若镀层背面呈黑色,则表示工作表面前处理后有残留的泥渣——酸洗形成的污迹或疏松的水垢或二次黏附,若气泡表面捎带彩色,则要检查浸酸和清洗过的基本表面有无油膜,如清洁剂已失效或浸酸前清洗不良,很容易造成起泡、脱皮。 处理方法:更换除油液,加强清洗操作 (2)可能原因:除油液未加磷酸三钠 原因分析:化学除油液中未加磷酸三钠。如某单位氰化镀铜,尤其是在抛光的表面上电镀铜,起泡现象严重。原以为是除油不彻底,故加强了除油处理,先用有机溶剂仔细除油,并提高碱液温度和延长化学除油时间。由于除油液是新配的,故未向除油液中添加任何组分。采取了以上措施,起泡现象仍未消除,进一步分析,认为是除油液本身有问题,检查除油液配制过程,发现配制时未加磷酸三钠,后来补加了磷酸三钠,起泡现象也随之解决。这也说明了磷酸三钠在化学去油和电解去油中有良好的乳化能力和良好的清洗性,同时也反映了溶液的维护和管理中,加料要做好原始记录,以便有助于出现的故障可以查找原因,及时迅速解决。 处理方法:按工艺标准,补加磷酸三钠 (3)可能原因:酸活化不良,清洗不净 原因分析:锌铸件上的镀铜层如有不规则和有弹性的起泡,可能是由清洗不良或浸酸时受到污染造成的。 工件表面的油污、铁锈等物质的存在会直接阻碍镀层金属与基体金属之间的直接接触,所以工件镀前处理的目的就是使工件表面虽不能达到“金属纯”表面,也需达到“电镀纯”表面。氰化镀铜虽然有一定的去污能力,但对于油污严重者,仍将产生起皮、脱壳等故障。 处理方法:更换活化液,加强清洗操作 (4)可能原因:清洗液受六价铬污染 原因分析:清洗液中铬污染亦造成起泡与脱皮。检查的方法:将20ml清洗液放在试管或量筒内,然后将10~15ml硫酸溶液沿着管壁慢慢地倒进去,使之混合不太剧烈,再加入5~20ml二苯卡巴肼溶液,如有Cr6+存在,则酸化过的清洗液层立即出现紫红色。该方法试验六价铬极灵敏。要还原六价铬可加入保险粉(制备二苯卡巴肼液的方法:将25g 1,5-二苯卡巴肼溶解在丙酮中,贮存在棕色瓶内,当溶液褪色即变棕色,应将液弃去不用。 处理方法:更换槽液

文档评论(0)

禾川化学检测分析中心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