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腔歌曲《牧笛》的艺术价值探微.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师 ·名曲 花腔歌曲《牧笛》的艺术价值探微 内江师范学院 廖红梅 《牧笛》是尚德义创作的一首花腔艺术歌曲。“花腔”本 就在中国民间音乐 “花儿”和秦腔的浸润中生活。中华人民 是西洋美声唱法中女高音的一种发声方法。歌唱时通过对音 共和国成立后,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美术工艺系,因对音乐的 乐时值较长的音做演唱上的美化处理,如用 “啊”、“哈”等 极度痴迷,继而转入该校音乐系主修作曲,毕业后在吉林艺 母音,做一连串跳动的加花装饰,使歌唱的旋律更加活泼生 术学院从事教学、作曲。65 岁退休后,于1992——2002 年 动、华美纤巧、清脆如铃,富有艺术感染力。“花腔”演唱 受聘于西北民族学院音乐舞蹈系。在此工作期间,尚德义涉 技巧引入中国,是20 世纪后期艺术歌曲在中国广泛传播后 足陇东甘南、两赴丝绸古道,西去新疆、青海进行采风和考 的结果。中国艺术歌曲兴起于 20 世纪 20 年代,即王光祈 察,行程六万多公里,更多地接触到了西北民间音乐,了解 (1892 1936)、萧友梅(1884 1940)、赵元任(1892 1982)、 了当地的风俗人情和民间文化。除体验生活,收集素材进行 刘天华 (1895 1932)、黄自 (1904 1938)等。围绕着中国 创作外,还积极参加不同阶层的群众文化活动,专业院校的 “新音乐”运动展开理论研究和创作探索的时期,他们主张 学术交流,创作技法的理论教学等工作。之后创作了20 余 借鉴西乐、整理国乐,中西融合、创立新乐。随后产生了中 首西北题材的艺术歌曲,为西部音乐的传播与发展、提高与 国风格的艺术歌曲。 开拓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尚德义的花腔艺术歌曲开创了中国风格艺术歌曲中花腔 祖国的大西北自唐宋以来就是重要的丝绸之路,历史的 艺术的先河。他的作品在中西结合、洋为中用以及花腔风格 艺术家们也创造过莫高窟、敦煌壁画等璀璨的艺术珍宝。而 的民族化等方面都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使中国听众从他的花 西北地大物博、民族繁多,传统的音乐文化根基很深。新疆 腔艺术歌曲中逐渐认识到了这种特殊唱法的艺术感染力,为 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音乐舞蹈历史悠 推动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尚德义的花腔艺 长,音乐形式和内容多样,音乐积淀很深。作曲家用维吾尔 术歌曲创作早在20 世纪60 年代初就已经开始,处女作 《飞 族音乐风格创作了花腔艺术歌曲 《七月的草原》,用哈萨克 翔吧,祖国的雄鹰》(吕金藻词)由于种种干扰未能问世就 音乐风格创作了《牧笛》。在这一些列的艺术歌曲创作中,尚 中途夭折。但 197 1 年创作的《千年的铁树开了花》(王倬词) 德义先生创造性地利用了西北各民族的音乐语言,灌注了独 却很快引起了音乐界普遍的重视。从此尚德义的花腔艺术歌 特的审美情趣和个人对大西北的热爱之情,通过轻快的笔触, 曲创作风格逐步形成。进入 80 年代是尚德义先生艺术成果 把大西北的黄土高坡、戈壁大漠、丝绸古道描绘成了一幅幅 的勃发阶段,《科学的春天来到了》、《春风圆舞曲》、《有位 粗犷壮美、悠远深邃、绚丽多姿的动人图画。 同志最会笑》、《七月的草原》等20 余首花腔歌曲相继发表 二、《牧笛》所涵盖的民族意蕴 并演出,其创作达到了新的艺术高度。其中 《牧笛》完成于 哈萨克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跨国界居住的民族,中国的 1995 年,曾获得中宣部 “五个一工程奖”。 哈萨克族主要聚居在新疆伊犁。也有部分散居在甘肃、青海 一、《牧笛》所根植的文化背景 等地。哈萨克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有丰厚的文学艺术和 《牧笛》是一首哈萨克风格的花腔女高音歌曲。作品通 音乐舞蹈艺术,其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哈萨克族音 过对牧笛声所传递出的牧场景象的描写,用画面似的生活场 乐文化因其在欧洲居住的部分较多,故形成欧洲音乐文化与 景,表现草原上的迤逦风光,以此歌颂新疆人民在和平环境 中国民间文化的结合。其民歌也具备欧洲音乐的某些特征和 下的幸福生活。歌曲出版后很快被广泛地传播,并受到歌手 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 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