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各论基础医学概论.pptVIP

  1. 1、本文档共9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文档共95页;当前第63页;编辑于星期二\13点8分 成虫寄生于肝胆管内 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 常见的有: 纹沼螺 长角涵螺 赤豆螺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 淡水鲤鱼科类;野生小型鱼类如麦穗鱼感染率较高 本文档共95页;当前第64页;编辑于星期二\13点8分 (三)致病性 ☉胆道堵塞 →胆汁滞留→黄疸 ☉伴细菌感染 →胆管(肝)炎 ☉虫体死亡 →胆结石 ☉肝硬化 (四)诊 断 检获虫卵作为确诊的主要依据。 本文档共95页;当前第65页;编辑于星期二\13点8分 (六)防治原则 避免食用生鱼虾,厨房设施要生熟分开。 对感染者积极治疗(吡奎酮)。 合理处理粪便,改善养鱼习惯,消毒鱼塘,杀灭螺类。 (五)流行病学 传染源:患病者和带虫者;受到感染的家畜、野生动物。 传播途径:经口。中间宿主:淡水螺和淡水鱼。 易感人群:喜食生鱼者、卫生习惯不良者。 本文档共95页;当前第66页;编辑于星期二\13点8分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本文档共95页;当前第67页;编辑于星期二\13点8分 总结间日疟原虫生活史 蚊体内发育 人体内发育 肝细胞内发育 (红细胞外期) 红细胞内发育 (红细胞内期) 胃内发育 (配子生殖) 胃壁上发育 (孢子生殖) 子孢子 配子体 本文档共95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二\13点8分 (三)致病性 致病阶段: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增殖的时期 周期性寒热发作 贫血、脾脏肿大 冷(寒颤) 热(发热) 汗(出汗退热) 间歇 本文档共95页;当前第32页;编辑于星期二\13点8分 1 潜伏期:疟原虫侵入到发病前 属于疟原虫侵入肝脏和在红细胞增殖达到一定数量以前。 日虐病(日疟原虫):11~25 天,6-12天,最长记录为625天。 2 发作:潜伏期后出现,寒战、发热、出汗退热三个阶段 红细胞内疟原虫裂体增殖,红细胞破裂 血中疟原虫数、有毒代谢产物、变性的血红蛋白、血细胞碎片增加 3 再燃和复发:发作停止后,体内仍然残存少量疟原虫, 在一定条件下增殖,一段时间后又复发。 抗原变异和宿主免疫力下降有关。 4 贫血 本文档共95页;当前第33页;编辑于星期二\13点8分 本文档共95页;当前第34页;编辑于星期二\13点8分 凶险型疟疾 脑 型:头痛、昏迷、抽搐等。 超高热型:发热高达42℃。 厥冷型:皮肤湿冷,体温下降,血压下降。 胃肠型:呕吐、腹泻等。 本文档共95页;当前第35页;编辑于星期二\13点8分 疟疾病人发热 本文档共95页;当前第36页;编辑于星期二\13点8分 本文档共95页;当前第37页;编辑于星期二\13点8分 输血性疟疾: 输入含疟原虫的血液引起。特点是潜伏期短,只有红内期,治愈后不复发 先天性疟疾: 通过胎盘而感染。出生后3~5周发病,临床症状不典型,贫血、黄疸明显,肝脾肿大,预后差。 本文档共95页;当前第38页;编辑于星期二\13点8分 (四)诊 断 病史和流行病学调查 病原学检查:血涂片进行姬姆萨染色和瑞氏染色 本文档共95页;当前第39页;编辑于星期二\13点8分 (五)流行病学 传染源:全球有1.2亿疟疾患者和3亿带虫者。 传播途径:蚊(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蚊) 易感人群:除去部分人遗传基因决定对疟原虫有先天免疫,高疟区婴儿可从母体获得一定的免疫,其他人群均易感。 影响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六)防治 1 易感人群的保护:灭蚊、高发区人群预防性服药(氯喹)。 2 治疗:现症病人要杀灭体内疟原虫,1-2年内有病史的,控制复发。 本文档共95页;当前第40页;编辑于星期二\13点8分 青蒿素 本文档共95页;当前第41页;编辑于星期二\13点8分 本文档共95页;当前第42页;编辑于星期二\13点8分 三 阴道毛滴虫 阴道炎 尿道炎 (一)形态与生活史 滋养体:梨形、椭圆形,前面四根鞭毛,后面一根鞭毛。 仅有滋养体期,通过吞噬和吞饮获取食物,接触传播(性传播),寄生部位:女性阴道和尿道;男性尿道和前列腺等。 本文档共95页;当前第43页;编辑于星期二\13点8分 (二)致病性 致病力随虫株及宿主生理状态而变化 自净作用 乳酸杆菌 阴道呈现酸性 (pH3.8-4.4) 抑制虫体细菌生长 泌尿生殖系统失调(月经、妊娠) 正常 阴道呈现中性 消耗糖原 阴道毛滴虫 感染 抑制乳酸杆菌产生乳酸 加重虫体和细菌感染 本文档共95页;当前第44页;编辑于星期二\13点8分 临床表现 1. 滴虫性阴道炎 阴道分泌物较多,外阴搔痒,

文档评论(0)

hekuncheng599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