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莫扎特艺术歌曲《晚年的心情》
(Abendempfindung,K.523) 的美学思考
[ 摘要 ] 本文密切联系莫扎特生活的时代背景,从审美
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作品的曲式、调性,对《晚年的心情》 文 / 郭博理
(Abendempfindung,K.5这首作品的美学特征进行了剖析与总结。
[关键词] 人道 共济会 元无助
一、引言 “这首歌很动人,因为它与死亡的现象如此接近,驱使莫
《晚年的心情》(Abendempfindung,K.523)是莫扎特 扎特与共济会的联系,……”(赫尔曼·阿尔伯特) 【2】
于1787月24日根据康佩(J.H.Campe)的诗谱写的,歌曲以 在《晚年的心情》中,莫扎特先用g 小调(46-48小
通谱体的形式出现,旋律声部流畅、动人,钢琴声部则在F 节)来哭诉面对生老病死的无助感,接着却自然地依靠降E
大调上以平稳的分解和弦进入,琶音音型贯串始终,间奏 大调(49-59小节)去寻求情感的寄托。(见谱例1)
也由此脱胎而来,并在不同的调上重复,使得整首歌曲的
基调优美、安详,无限深沉的感叹不时出现。
莫扎特写这个歌曲时,他父亲刚过世数周。按常理来
说,死亡带给们的感觉是恐俱、紧张、悲痛,这在许多音
乐作品中都有相应的体现,然而在这首歌曲中,我们感觉
不到任何激烈的情绪。在这里,莫扎特表现得象一个历经
人世沧桑、即将面对生命谢幕的老者,有的只是从容、平
静和一丝的哀伤。歌曲所抒发的他对人生的感慨,对死亡
的态度,给予了无数听众心灵上的慰藉。“此时的莫扎特
堪与最伟大的人媲美,连晚年的贝多芬也没有达到莫扎特
受其信仰的美化而达到的这种高远而安谧的境界。”【1】
所以,这首歌曲不仅是莫扎特与死亡的对话、是其信仰的
体现,同时也是对他父亲逝世的一种纪念。作品无论是在
情感的表达方式上,还是在歌曲的创作手法上都达到了19
世纪的标准。而其中所蕴涵的深沉的美学思想,就更值得 有研究学者就认为,降E大调是一个相当完美的共济
我们去探讨。 会音乐的音调,莫扎特的大多数明显的共济会音乐,如
二、《晚年的心情》(Abendempfindung,K.523)的美 《魔笛》、康塔塔K.429/468a和K.471均采用降E大调来
学思想 布局【3】。而《晚年的心情》中降E大调的三个降号有如
1、启蒙主义引导下的“人道主义”——生命之美 共济会地方分会的三个支柱,给予面对生命无常而倍感无
莫扎特生活的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开展得如火如 助的莫扎特以依靠,促使他在死亡的刺激下去紧张思考生
荼。在启蒙主义影响下以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与友爱为目 命的意义。
的, 实现人道主义的最高理想为宗旨, 产生了遍及欧美诸 莫扎特经常介乎于入世与出世之间,但最后总是回到
国的秘密结社—— “共济会”(1717年成立于伦敦) 。共 可爱的尘世,而与共济会的联系就正是他入世的一面。他
济会并非宗教,它允许持有各种宗教信仰的没有残疾的 有一句格言:“为升进天国而拚搏,当然是壮丽的,崇高
成年男子加入,但志愿者必须是有神论者(可以是犹太 的,但是活在这可爱的尘世同样是美好无比!既然如此,
教徒、基督教徒、印度教徒等)。像在启蒙运动时期奥 那就让我们做人吧!”所以,在《晚年的心情》中我们感
地利的许多人一样,莫扎特发现共济会的理想非常具有吸 觉不到死亡的恐惧与悲痛,而共济会音乐音调的出现,更
引力。因为,该秘密结社将人类的博爱、四海之内皆兄弟 使歌曲在淡淡的哀伤中流露出对生命之美的渴望。
和一种不分贫富贵贱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予以理想化。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