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课件:选必1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pptx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选必1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第7课 目录01 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02 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0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 和公务员制度课程标准:了解晚清、民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制度的演变,认识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学习任务一:阅读教材P39—40,分别梳理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个时期晚清官员选拔制度改革的内容。戊戌变法时期1898年,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清末新政时期科举制度的改革改设学堂: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多设蒙养学堂1905年,废科举官制改革:裁减冗署冗官,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设农工商部、巡警部、学部等部门,瓦解传统六部建制学堂选官制度:1904《奏定学堂章程》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官员选拔主要方式 【探究】结合图表,提炼晚清官员选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时间 事件1898 1901 新政开始后 190419051906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实行新政,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进行官制改革……;对选官制度进行部分更新,……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形成确立了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准袁世凯、张之洞等人立停科举制之奏,科举制度废除责成各督抚严饬府、厅、州、县,抓紧于城乡各处遍设学堂,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②内容:四书五经经时济变①形式:科举选官学堂、留学毕业生选官③目的:选拔官吏育人、取才合于一途 学习任务二:根据下列材料,分析晚清选官制度变化的原因。材料1: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然则变将何先?曰:莫亟于废八股。夫八股非自能害国也,害在使天下无人才......固知处今而谈,不独破坏人才之八股宜除,与凡宋学汉学,词章小道,皆宜且束高阁也,然而西学格致,则其道与是适相反。——严复《救亡决论》 材料2: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材料3:自洋务新政以来,为了适应形式的需要,洋务派引进了大量的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培养了一大批精通洋务的各种新式人才。这实际上已对只培植官僚的传统教育目标造成冲击。—《晚清科举革废进程中政学关系的变化》 原因:(1)现实:科举制度日趋保守,不能适应时代发展; (2)政治:民族危机的加深;维新变法运动和清末新政的推动; (3)经济: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思想:西学的传播; 学习任务三:根据下列材料,概括科举制度废除后清末教育出现的新情况。材料1:现以1906年清朝设官奖励的情况为例,加以说明:第一级为分科大学计358名;第二级为高等学堂、专门学堂、高等实业学堂、高等师范计1662名;第三级学堂为中等师范学堂、初级师范学堂、中学堂计3135名。上述设官奖励额数,与毕业生应授职数额相差甚远,其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的毕业生,分别为36人、40人、57人才有一个职位。学生总数也快速增加,1905年以前,学生最多不过258873人(不含军事、教会学堂),1912年跃为2933387人。此外,加上未经申报立案的公私立学堂、军事学堂以及教会所办学校的学生,估计辛亥时国内学生数在300万人左右,几乎是1905年的12倍。这些新式学堂的毕业生,经过考试步入仕途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摘编自房列曙著:《中国近现代文官制度》材料2:1912年,法政毕业生有5115人,占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8326人的61.43%。 ——摘编自潘懋元、刘海峰著:《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高等教育》大量新式学堂的学生以做官为目的毕业生就业困难新式学堂蓬勃发展,学生总数快速增加法政学堂畸形发展 学习任务三: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这些情况的出现与清末革命运动发展的内在联系。材料3:材料三受到前后夹攻的学生,一开始就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危机,尖锐的地位矛盾强化了他们对现实的不满情绪。如不彻底改造社会,就只能自生自灭。这使学生及新知识群的破坏性功能超常发挥,而建设性功能受到抑制。——桑兵著:《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内在联系:因职业分流矛盾的爆发,大量无法进入行政系统的传统士人和新式学堂毕业生流入会党、新军以及社会革命组织,直接推动了清末革命运动的发展。清末选官制度改革的影响:积极影响:1、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推动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