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VIP

【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课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课 型 诗词鉴赏课 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和诗歌鉴赏能力,能够理解和欣赏一些古典诗歌。但是,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文化内涵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陌生,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和引导。同时,这首诗的语言和意境也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品味和鉴赏,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材分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八课的内容,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这首诗通过对梦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光明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设计理念 《梦游天姥吟留别》设计分为三部分:知人论世+理清思路+诗文解读,重点为诗文解读部分,通过作者作者梦游天姥的游览过程为脉络展开,分别理清梦游之由,梦游之景,梦醒之感,从而理解行文思路并理解原文,熟记重点,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学科素养 核心价值) 1.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能够理解并运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词汇和句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能够通过对诗歌的分析和鉴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3.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能够欣赏《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4.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能够了解《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欣赏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方法 诗歌朗诵,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 课前准备 PPT、教学设计、视频。 教 学 过 程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他,是中国诗人队伍里的游侠。横扫中原山水大地,狂飙突进。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豪气纵横,灵动飞扬。 他,仗诗走天涯,饮酒闯天下。“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 就是半个盛唐”。他的豪放旷达无人能及,他的飞逸潇洒无人能比,一挥宽舒袂袖即成一派洪流猛浪。 他就是——李白。 二、知人论世 作者介绍 李白(701 年-762 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擅用奇特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被历代文人称为“诗仙”,诗风豪放飘逸。他的诗留传下来的近千首,各体皆备,都有脍炙人口的名篇,尤以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成就最大。其诗气象宏大,格调雄浑,感情豪迈,境界开阔,清新自然,余味无穷。杜甫称赞其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写作背景 中国文人最理想的人生境界: “诗仙”生平:14 “诗仙”生平: 14岁 立志“安社稷”“济苍生” 25岁 仗剑远游,求仕无果 42岁 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44岁 权贵排挤,赐金放还 54岁 安史之乱,从军报国 56岁 兵败流放,中途遇赦 61岁 再请从军,因病折回 62岁 病逝当涂 浪迹天涯,遍交好友 仗剑江湖,快意恩仇 中年游宦: 在朝为官,匡扶天下 济苍生安社稷,建不世之功 老年游仙: 功成名就,飘然而去 归隐山林,求仙学道 文体知识——歌行体 吟,乐府歌行体的一种,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不拘一格。乐府诗歌分为歌、歌行、引、曲、吟等小类。 题解:该诗的另一个标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全诗是通过记叙“梦游天姥”的经历,来“留(诗)(赠)别(东鲁诸公)”。 【学习活动一】诵读感知 1.强调重点字音 2.欣赏方明朗诵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3.学生自读 【学习活动二】理清思路 本诗围绕着“梦”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第一段:梦游之由(起)——叙述 第二段:梦游之景(见)——描写 第三段:梦醒之感(叹)——议论、抒情 现实—梦中—现实 【学习活动三】诗文解读 第一段——梦游之由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微茫:景象模糊不清的样子。 信:确实、实在。 语:yǔ 谈论。 或:有时,有的时候。 横:遮蔽。 拔:超出。 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倾:偏斜,倒下。 译文: 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天姥山)有时可以看到。天姥山连接着天遮住了天空,(它)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对着天姥山,(天台山)像要拜倒在它的东南面一样。 1.第一段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写天姥山?请简要赏析。(手法) 诗人以瀛洲的难寻难觅、虚无缥缈来反衬天姥山的明灭可睹、实际存在,以虚衬实,虚实相映【手法]写

文档评论(0)

xftxxy5089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我是一个从事多年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师。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2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