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飞虎教授治疗热型变应性鼻炎经验.docxVIP

吴飞虎教授治疗热型变应性鼻炎经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飞虎教授治疗热型变应性鼻炎经验 吴飞虎先生在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他长期从事中医诊所的临床、教育和科学研究。他善于及时用经典治疗鼻部疾病,尤其是变应性鼻炎。笔者有幸跟从吴老师学习,目睹其临床疗效之奇效,受益匪浅。现对热型变应性鼻炎清热凉血法治疗之遣方用药总结如下。 季秋夏令,冬藏祸败,民多支护 “鼻鼽”是中医对变应性鼻炎的称呼,最早载自西周的《礼记·月令》: “季秋夏令,则其国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嚏。”鼻鼽之名首见于《素问·脉解篇》: “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 1 “感而致,则从土内”而致“清瑶” 明代戴元礼《证治要诀》曰: “清涕者,肺冷肺寒所致。”清代郑寿金《医法圆通·卷一·鼻流清涕》中记载:“按鼻流清涕一证,有从外感而致者,有从内伤而致者,从内伤而得者,由心肺之阳不足,不能统摄津液,而清涕出; 肾络于肺,肾阳衰而阴寒内生,不能收束津液,而清涕亦出,其人定无外感之证,多困倦”。总结古代鼻鼽理论可得知,变应性鼻炎在临床的传统常规认知中多以虚实而论,实则多由风寒风热外袭于肺上犯鼻窍,而至鼻塞流涕,治疗上多以宣通发散而处之; 虚多责之与肺、脾、肾三脏虚损,因虚而至,治疗上多为补之不足而立。 2 因热而发,消滞肺之法 肺居人体最上,谓之华盖,其开窍于鼻,最易受外邪侵袭。虽“寒邪入侵”作为鼻鼽致病主因的认知已久,然早在《素问·五常政大论》中即提出: “从革之纪,是为折收,收气乃后,生气乃扬,长化合德,火致乃宣,庶类以蕃。……其病,嚏咳,鼽衄,从火化也。”认为鼻鼽乃因火热而发。《易》曰∶ “燥万物者莫乎火。以火炼金,热极而反化为水。及身热极则反汗出也。”火为燥之源泉,以火灼金,肺必受累,热盛反以涕汗而显之,显于鼻腔则为涕为塞。金元刘河间亦指出“言鼽为肺寒者,误也”,他认为肺主宣发肃降,若肺热,则其宣降失司,火热蒸腾于上,可至鼻腔壅塞涕下。“热极怫郁”为其观点,以风热为病因。他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又曰“嚏,鼻中因痒而气喷作于声也。鼻为肺窍,痒为火化。心火邪热,干于阳明,发于鼻而痒,则嚏也。”认为鼻痒、喷嚏是由于火热侵及阳明所致。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卷二十七·鼻鼽》曰: “鼻涕多者,多由于火。故曰肺热甚则鼻涕出”。明代徐春甫《古今医统·卷六十二》曰: “孰涕者,热客太阴肺之经也。盖鼻者足阳明胃经所注,阳明经左右相交注于鼻孔。又鼻者,肺之窍,故肺气通于鼻,其邪干于二经发于鼻而为鼻塞,鼽涕之症。” 变应性鼻炎的热效应性临床治疗 1 项目所见嘴唇 变应性鼻炎患者常以反复间歇鼻塞,频发多数喷嚏,鼻痒眼痒,及大量清水样鼻涕而就诊。而变应性鼻炎热证可根据郁热熏鼻证的诊断标准[1]加以分析判断,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鼻黏膜苍白或暗红或潮红,伴口苦咽干,小便黄短不利,大便或干结,舌质偏红,苔黄,脉滑数或数。 2 玉屏风散之证 基本方: 黄连6g,生地15g,竹叶6g,蒲公英12g,地龙6g,紫草12g,茜草12g,女贞子12g,徐长卿10g,石榴皮10g,诃子6g。兼有肺气亏虚之证则入玉屏风散; 兼有胃经之热则可入清胃散或玉女煎; 兼有肝胆之热则可入小柴胡等。用药遣方则随兼证变换处之,无固定之组药。 热盛犯血、迫血案 案1 某男,25 岁,建筑工人。2012 年5 月7 日就诊。素有变应性鼻炎史4 年,长期工作于建筑工地及室内装修,每因接触灰尘和刺激性气味而加重。就诊时症见: 频打喷嚏,流涕不止,大量非清水样黏性涕,鼻痒,眼痒伴见面红耳赤,睡眠不佳,神疲乏力,小便黄赤。患者经脱敏治疗、鼻腔喷药、激素及抗组胺药物综合治疗,效果皆不理想。专科检查见: 鼻黏膜肿胀呈桑葚样,颜色暗红,不见中鼻甲,舌质红,舌下脉络紫暗,脉数。诊断为鼻鼽,证属实热郁肺、久病成瘀,治当清热凉血解瘀。以清热凉血法主方加减,用药: 黄连6g,竹叶6g,生地15g,紫草12g,茜草12g,女贞子12g,丹参12g,当归12g,诃子6g,丹皮10g,徐长卿12g,辛夷10g。7 剂,颗粒剂,加适量温水冲服,每日2 次。7d为1 个疗程,期间间隔3d后续服,持续3 个疗程后诸症好转。服药后复查,自觉鼻塞、流涕、喷嚏症状好转,查其鼻腔,见下鼻甲色淡红,可见鼻中隔及中鼻甲。以上处方连续行6 个疗程,诸症状消失,随访半年症状无反复。 案2 某女,27 岁,2013 年4 月18 日初诊。患者变应性鼻炎病史7 年,经过变应原测试为粉尘过敏,西医诊断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平素晨间喷嚏不止,多为数十个。此次就诊症见: 鼻痒、鼻腔干燥,鼻腔易出血,粉尘易诱发,伴见五心烦热,口渴喜冷饮,咽部异物感,小便黄,大便干,脉细数,舌边尖红,苔黄腻。检查见: 鼻黏膜色暗红,双下鼻甲充血水肿明显,不见中鼻甲。诊断为鼻鼽,证属热盛犯

文档评论(0)

lgjllz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