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大学之道》课件27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5.2《+大学之道》课件27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之道” 是儒学经典 开篇的第一句。 ; “大学之道”,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大学的最终目的。 “大学”,在古代的含义有两种:“博学”之态;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 古代儿童八岁上小学,主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的文化课和基本的礼节。十五岁后可进入大学,开始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学问。 ;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思想的散文,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四卷四十九篇,主要内容是先秦的礼制。;作者简介;;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明明德;止于至善;止;第1段;;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②顺序: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2.欲明明德于天下,应该怎么做呢?;;;格物;论证特点;小结 《大学之道》提出“三纲”“八目”,强调修身是根本,修身的目的是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修养的一致性。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得知,在长期占据中国封建统治思想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文人志士之所向往,个人、家族、民族、国家、天下联系密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不歧视他人,人不与之立异。在古代中国人看来,个人、家族、民族、国家、天下并无具体刻意化分割,因而得以连接。; 结合“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应怎样理解“大学之道”?请谈谈你的看法。;(观点二) 我认为“大学之道”是指传道。 “大学”不只是修身的学问,其根本精神在传道,“明明德”的第一个“明”可以理解为揭示、昭示,???“亲民”是让“明德”去亲近民众。这句话就应该理解为“大学之道”在于揭示明德,让其昭示天下,让“明德”去亲近民众,使民众都能了解掌握它。“平天下”就是让明德昭示于天下,使民众都掌握明德,人人都成为圣贤,那天下自然太平。;理解性默写;古之君子,举大事,必慎其终始。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是故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以求处情。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是故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dwangj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