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第五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doc

高中地理湘教版:第五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构建绿色课堂,落实核心素养”学案 高一年级地理学科必修二 编写人:李质勇 第 第 PAGE 1 页 课题: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学习目标 ⒈课前完成调查任务,收集和呈现城镇和乡村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的相关地理数据和图表,提高地理实践力,培养人地协调观。 ⒉运用资料归纳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探究某一具体的环境问题,学会描述环境问题的区域分布差异,了解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提高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 ⒊了解学校及周边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激发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情感意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习重点 1.理解环境问题的相关概念、归纳环境问题的类型。 2.了解环境问题分布特点、产生原因;以生活垃圾为例,从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生活垃圾的危害及治理措施,树立人地协调观。 学习过程 (环节一)自主学习掌握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 阅读教材教材P110正文部分内容,结合视频1,说一说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如何分类?完成教材P111活动1。 小结: (环节二)分组探究环境问题的分布和成因 材料一: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节选:“……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作为能源利用的木材,在人类历史上经历了很长时间,一直延续到资本主义时期。薪材被用来做饭、取暖、照明、也用来烧制工具。 材料二:观看视频2(村民反映当地环境变化视频)。 材料三:城镇和乡村学生收集和统计的不同环境问题统计表。 地区 主要环境问题 乡村 森林砍伐、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 城镇 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材料四:教材P111图5-3复杂的世界环境问题。 材料五:人类与环境关系模式图。 分组探究: 任务一:结合材料一,议一议,在人类历史时期,使用木材作为能源排放的“炊烟”会不会造成大气污染?为什么? 任务二: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环境问题的时空分布差异。 任务三:结合材料四,完成教材P111活动2的(1)、(2)。 任务四:结合材料四、五,讨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小结: (环节三)合作探究环境问题的危害与防治 材料一:观看视频3(校园垃圾的采访报道)。 材料二:表1为某班学生统计垃圾分类农村家庭户数;图1为某班学生家庭成员服务业从业人数及占比。 垃圾未分类户数 垃圾分类户数 农村家庭 64 0 城镇家庭 72 2 合计 136 2 表1 图1 材料三: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一、焚烧。垃圾在焚烧炉中燃烧释放出的热能可供热或发电。其优点是迅速的减容能力和彻底的高温无害化,占地面积不大,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且有热能回收。二、堆肥法。在堆肥处理过程中,养殖蚯蚓,蚯蚓既消化垃圾又可喂鱼、养鸡。垃圾与污泥一起处理或垃圾与粪便混合堆肥,既可减少环境污染,还能提高肥效。三、填埋法。 材料四:习主席语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合作探究: 任务一:结合材料一,从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说一说生活垃圾的危害。 任务二: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比较垃圾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任务三: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从个人、环保部门、国家等不同层面议一议针对环境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小结: 课后作业 1.课后阅读或了解《寂静的春天》一书的背景和影响。 2.完成P111活动剩余部分内容。 3.结合本节课总结的学习方法,从类型、分布、成因、危害与防治的角度自学了解其他环境问题。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