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改进“蜡烛燃烧”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docx

初中科学:改进“蜡烛燃烧”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改进“蜡烛燃烧”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蜡烛燃烧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话题,承载了许多物理、化学知识,是初中化学课程中一个核心的探究活动。为了使实验现象更加鲜明、有趣,许多教师对蜡烛燃烧的相关实验进行改进,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本单元就自己所做的实验设计,并综合已有的改进方法,反思进行实验改进的通用性思维策略。 一、溯因思维 在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思维中,溯因推理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思维形式,溯因推理是根据已观察现象去猜测其内在机理的思维形式。在实验设计中,运用溯因推理的思维形式推测产生实验现象或者达到预期目的的内在机理,然后从其内在机理出发进行实验改进。抓住了内在机理,会使实验改进的方向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思维过程更加有序化,实验改进会更加有效。以下举两例说明。 (一)引出白烟并点燃【现有方案】用玻璃 改进目的】引出更多的白烟,使引出的白烟更容易被点燃。 【溯因1】从火焰的哪个部位能引出更多的白烟?对于这个问题的追问,不难回答:焰心处烛芯的顶部是火焰中白烟最多的部位。在引出白烟时,玻璃管的一端应保持在这个位置。尽管这一溯因并没有引发实验的改进,却可以使我们明确了一个实验演示的注意事项。 【溯因2】如何引出更多的白烟?需要玻璃管伸入火焰的一端的直径较大,从而产生改进实验的思路:可以检验将玻璃管一端扩大后能否起到更好的效果。 【溯因3】如何使白烟更容易被点燃?由这一问题出发可以猜想:若玻璃管点燃白烟的一端变细,则白烟被聚集,从而更容易被点燃。 将“溯因2”与“溯因3”的改进思路结合起来,即玻璃管的一端变粗,另一端变细,最简单的用品是直径较粗的尖嘴玻璃管,当然尖嘴不可太细,这样可能会阻碍白烟的流出。选用直径为7mm、9mm,尖嘴处直径约为3mm,长度为5cm、8cm的尖嘴玻璃管进行实验,均取得很好的实验效果。 【溯因4】若对该实验的过程继续追问:白烟是如何出来的?是用玻璃管导出的,是一种自动的流动。由这种“自动”的方式出发进行思考:是否有比“自动”更为高效的措施?那就是采用“被动”的方式。换句话说,若用一个装置把白烟抽取出来,不是会更有效吗?我们身边唾手可得的用品就是胶头滴管,将胶头滴管的尖嘴伸入焰心的烛芯上端,挤压胶头后缓缓松开,就可以看见白烟被吸入滴管中。将滴管移出,尖嘴靠近蜡烛火焰,挤压胶头,可观察到白烟燃烧。这一改进方案可以实现观察白烟和点燃白烟的双重功能。 类似的,将尖嘴处于火焰中的不同部位,抽取烟气,会发现烟气的状态与点燃的效果均不同。例如,在火焰最为明亮的部位抽出的烟气较稀薄,颜色发黑。如果在胶头滴管后衬一张白纸,并挤出烟气,可观察到明显的黑烟。 灭烛复燃 【现有方案】吹灭蜡烛,用燃着的火柴接触白烟便可复燃蜡烛。 【改进目的】使火柴能在距离烛芯更远的位置点燃蜡烛,增强实验的趣味 【溯因1】蜡烛熄灭后上升的白烟越聚集,越容易引燃,而吹灭蜡烛容易使白烟飘散。如何减少白烟的飘散呢?答案是要减少熄灭蜡烛时对火焰的扰动。接着再追问: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熄灭蜡烛?进而可以追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途径,撤去可燃物自燃不可行,降低温度不易行,隔绝空气最容易实现。北京市石景山区的特级教师白福秦老师用铜片制作成锥形“灭烛罩”,用它把蜡烛罩灭,可使白烟上升得更为稳定。用金属制作的原因在于其容易加工,导热性好,兼具隔绝空气和降低温度的双重作用。若我们用简便易得的小容器,例如青霉素小瓶、酒精灯冒、半截试管等进行实验,也可以取得类似的效果。 【溯因2】:若期望增大复燃时火柴与烛芯的距离,白烟越多越浓重,效果越好。那么,如何使白烟更浓呢?通过加粗蜡烛和烛芯就可以实现。 顺便说明的是,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发现有的品牌的蜡烛熄灭后有白烟,有的蜡烛则没有。后经查证文献,可能是由于石蜡的型号不同其熔点不同所致:熔点偏高的蜡烛,烛体偏硬,燃烧速度慢而充分,燃烧中和熄灭后烟少味小,但火焰小。熔点偏低的蜡烛,烛体软易变性,燃烧速度快而不充分,燃烧中和熄灭后烟大味浓。看来在购买蜡烛的时候,可选取质软的品种,这样实验效果较好。 放大思维 放大思维是顺承溯因思维的思维策略。通过溯因思维找到实验改进的思路和切入点,对这些切入点的特征进行放大甚至是夸张处理,使其特征更加突出,能够有效增强实验的效果。 引出白烟并点燃 根据溯因思维,采用一端为细尖嘴的粗玻璃管能够使更多的白烟引出、聚集从而容易点燃。这其中其实已经使用了放大思维的思维策略。 抽出白烟并点燃如前文所述,用胶头滴管可以抽出白烟,但胶头体积较小,抽取白烟并不高效。借助放大思维,如果增大胶头的容积就能够提高抽出白烟的效率。若要把胶头放大,洗耳球与胶头材质和形状都相似,最容易想到。注射器也是可以实现抽出白烟功能的大容器,取一支10mL的塑料注射器,把胶头滴管的胶头取下,将注射器与滴管连接(挑选合适的滴管,可使注射器前段细颈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