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知讲解 据说屈原自投汩罗江后,人们哀悼他,怕他的尸体给鱼龙吃掉,每当这天都用竹筒贮米投水祭之。到汉朝建武年间,传所投之物实蛟龙所窃,于是划龙船赶走蛟龙,再用树叶包粽子并以五色丝带缚绑,这为蛟龙所惮惧,投入水中方能见效。因此,端午节人们划龙船、包粽子,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此传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包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习俗。 查阅资料,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 端午节的起源 新知讲解 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志,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查阅资料,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 屈原 新知讲解 走访调查周边的居民是怎样过端午午节的。 吃粽子 赛龙舟 悬艾叶菖蒲 新知讲解 把自己了解到的端午节习俗记录下来,最好能够把这些习俗形成的原因整理出来。 端午节的主要习俗:赛龙舟 产生这些习俗的原因: 赛龙舟的目的意义全国各地都大同小异,都与纪念屈原有关,吴川亦不例外,但吴川人扒龙船还有赶“鬼”驱邪的意思。吴川江河湖海众多,以前水利设施落后,经常有水灾水患,古人以为有“水鬼”河怪作祟,因而五月初五想通过扒龙船来赶走“水鬼”,驱邪消灾,以求得平安。 新知讲解 把自己了解到的端午节习俗记录下来,最好能够把这些习俗形成的原因整理出来。 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吃粽子 产生这些习俗的原因: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新知讲解 把自己了解到的端午节习俗记录下来,最好能够把这些习俗形成的原因整理出来。 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画额 产生这些习俗的原因: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却病延年。” 新知讲解 把自己了解到的端午节习俗记录下来,最好能够把这些习俗形成的原因整理出来。 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戴香包 产生这些习俗的原因: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 新知讲解 把自己了解到的端午节习俗记录下来,最好能够把这些习俗形成的原因整理出来。 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喝雄黄酒 产生这些习俗的原因: 端午时节后,气候开始炎热,蝇虫飞动,毒气上升,各种疫病容易感染。作为一种中药药材,雄黄刚好可以用作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大人们把雄黄酒倒入酒中饮用。 小孩不能喝,大人就用手蘸酒在小孩的脸、耳朵和鼻子以及手心足心涂沫一番,希望能够使孩子们不受蛇虫的伤害。 后来人们就在雄黄里加入艾叶、熏草等原料制成香包供妇女和儿童佩戴。 新知讲解 做中学 粽子是我们过端午节的必备食品,粽子不仅有特别的纪念意义,它本身也清香美味, 深受人们的喜爱。我们一起来学习亲手包粽子吧。 新知讲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统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教学课件.ppt
- 【鲁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三上 6-1《种植与环境》课件.ppt
- 【鲁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三上 6-3《种植西红柿》课件.ppt
- 【鲁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三上第十七课 种植辣椒 课件.ppt
- 【鲁科版】《综合实践活动》四上 第六单元 第三课《今天我当邮递员》课件.ppt
- 【武汉版】《生命安全教育》九年级 第11课《人工呼吸》课件.ppt
- 【武汉版】《生命安全教育》九年级 第12课《胸外心脏按压》课件.ppt
- 【武汉版】《生命安全教育》九年级 第13课《安全用药》课件.ppt
- 【武汉版】《生命安全教育》九年级 第14课《地震逃生懂自救》课件.ppt
- 【粤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课《布贴画》课件.ppt
- 湘科版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第5课《家务劳动我能行》课件.ppt
- 湘科版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第6课《红领巾爱心义卖行动》课件.ppt
- 湘科版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第12课《班会活动我参与》课件.ppt
- 湘科版 三年级上《综合实践活动》 第1课《 跟着节气去探究》课件.ppt
- 长江版《劳动教育》五上 第四单元 第2课《尝试3D打印》课件.ppt
- 《低碳生活每一天》课件.ppt
- 【鲁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三上 6-1《种植与环境》教案.pdf
- 【鲁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三上 6-3《种植西红柿》教案.pdf
- 【鲁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三上第十七课 种植辣椒 教案.pdf
- 【鲁科版】《综合实践活动》四上 第六单元 第三课《今天我当邮递员》教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