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能源的开发与利用.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力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能源效率的开发和使用是一种相当于人力、动物、火能和势能的科技革命,它与人类的劳动能、火能和势能的使用是一致的。唐人陈廷章《水轮赋》曰:“水能利物, 轮乃曲成, 升降满农夫之用, 低徊随匠民之程。”1水原动力带动木轮转动之后, 或高速鼓风溶铁, 炼铸硬刃之具;或车水灌溉禾田, 可达千顷之多;或转辗磨粉脱谷, 终日旋而不息。以水利代工, 用力少, 见功多, 从而结束了人踏、牛转之劳苦。在蒸汽机——热能转化为动能——发明前, 它以其优越的技能通贯人类社会达二千多年之久, 直至今天“核能、电子时代”仍发挥其“余热”, 功不可灭。 然而, 关于我国水能利用及其机械之始创的地域、时间及民族等问题, 一直没有准确的记载, 文献、论著往往只是笼统一句“我们的祖先在古代就始创了水能机械”而带过, 这无疑影响了此项研究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留下了许多空白。 考证一项器物是甲而非乙为始创者时, 必须严格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外部适应条件, 即该项器物的始创是否有必要;二是内在机制因素, 即始创者对该器物具体技术的操纵程度如何, 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诸如对该器物的称谓、传说、使用习俗等等一系列文化的整合。只有保证了器物发明的外部适应条件, 且又具备了发明器物的内在机制因素, 那么, 我们才能确认该器物始创者是甲而非乙。 本文试图在原有的文献记载和文物发掘的基础上, 大胆采用“文化残余”——民族学材料及其研究方法, 多方考证, 力求弥补空白。笔者得出的结论认为:西汉之前, 生活在我国南方的南蛮、吴越民族就开发了水力能源, 始创了水能机械。 一、 水磨和水余万 我国最早开发利用水利能源的记载很多, 出土文物也不少, 且有不少诗词加以赞美。文献记载的机械种类有:冶炼鼓风的水排;提水灌溉的筒车;磨面脱谷的水碓、水磨和水碾。这些记载或直接或间接地指出了始创地在南方, 且有向北、向西方传播的痕迹。依据南方稻作文化发展的内在必然规律和南方民族资料 (详见第三部分) 考证, 这些记载是可信的, 即南方是我国最早出现开发利用水能机械之地。 (一) 第三,关于研磨粉之使用被高度重视 本篇对有关水排、水碓、水磨、水碾和轮、船以及水轮翻车、筒车等水能机械的记载之考察, 主要是从人物出生地、人物委任地、记载地和内容显示地区等四个方面进行。结果发现, 这些记载所反映的事实是:水能机械呈现“实属南方”, 并“由南向北、向西过渡”的趋势, 但以“实属南方”最为明显。具体如下: A.实属南方 1.汉代: a.《后汉书·杜诗传》卷三十一: 造作水排, 铸为农器。用力少, 见工多, 百姓便之。 该注曰: 冶铸者为排, 以吹炭, 令水以鼓也。 杜诗, 东汉河内汲 (今河南汲县) 人, 曾任南阳郡太守;东汉南阳, 是今天的河南南阳, 旧属南方楚国荆州境内。 b.[东汉]桓谭《桓子新论》: 宓之制杵臼, 万民以济, 及后人加巧, 因延力借身重以践碓, 而利十倍杵臼, 又复设机关, 用驴嬴牛马及役水而舂, 其利乃且百倍。 (见《太平御览》卷八二九引) 桓谭, 东汉沛国相 (今安徽濉溪) 人, 曾任六安郡丞 (今安徽六安) , 楚国修建芍陂水利工程, 就在此地。宓, 即伏羲, 南方始祖。 c.[东汉]服虔《通俗文》: 石轹谷曰碾。 《后汉书·服虔传》卷七十九下: 服虔, 河南荥阳 (今河南荥阳) 人, ……中平 (189年) 末, 拜九江太守。 这里, 虽然没有指出碾的动力是否水能, 但“轹谷”一词, 表明这个石当做“脱谷壳碾米”之用, 一改磨粉之功能, 从而指出磨粉与碾米各有不同的器物, 分工明确。碾, 当属稻作文化之器物了。 2.三国 d.《三国志·魏书·韩暨传》卷二十四: 太祖平荆州, 辟为丞相士曹属, 后选乐陵太守, 徙监冶谒者。旧时冶作马排, 每一熟石, 用马百匹, 更作人排, 又费功力。暨乃因长流为水排, 计其利益, 三倍于前。在职七年, 器用充实。 韩暨, 魏国南阳堵阳 (今河南方城) 人, 《楚国先贤传》曰:“暨, 韩王信之后, 祖术, 河东太守;父纯, 南郡太守。”由此可推, 韩暨因儿时在家父任职的南阳见到水排 (车) 的缘故。受到启迪, 便在乐陵作水排。乐陵, 今河北乐陵以南。 3.两晋 e.《晋书·王戎传》卷四十三: (王戎) 性好兴利, 广收八方园田水碓, 周天下。 王戎, 琅邪临沂 (今山东临沂) 人, 曾遣参军渡过长江, 进攻武昌。他的活动足迹踏遍长江中游流域, 他“庶绩修理”, 荆、江一带器物, 无不被他所见所收, 所以, 水碓对于“性好兴利”的他, 当为首选之机械。 f.《晋书·石苞传》卷三十三: (石崇) , 任侠无行检, 在荆州劫远使商客, 致富不赀。……初, 崇家稻米饭在地, 经宿皆化为螺, 时人以为族灭之应。有司薄阅崇, 水碓三十余区, 苍

文档评论(0)

lczslg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