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不同性质下垫面微气候特征分析.docxVIP

青藏高原不同性质下垫面微气候特征分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藏高原不同性质下垫面微气候特征分析 1 气候区与气象站的研究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占中国领土的四分之一以上,平均高度超过4000米。这是世界上最大、最具特色的高原。大范围异常的高原热力、 动力作用及其地-气物理过程对我国东部和南部、 亚洲地区乃至全球的气候变化和灾害性天气的形成均有重大的影响 (周明煜等, 2000)。青藏高原对大气的各种热力及动力效应都是通过高原近地层与边界层逐渐影响到自由大气的 (马耀明等, 2000)。近地层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特征随着微气象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这不仅与地形有关, 而且受下垫面性质的影响。因此, 对高原不同性质下垫面的微气象特征的分析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 研究者对不同植被类型微气候特征进行了较多的研究, 并且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进展 (叶笃正等, 1979;章基嘉等, 1988;陶诗言等, 1999;马耀明等, 2000, 2006;钱泽雨等, 2005;徐祥德等, 2006)。但高原上多荒野大漠, 人烟稀少, 测站稀疏, 观测条件较平原地区艰苦得多, 已有的许多研究基本围绕高原北部和中部进行, 西部和东部虽有一些研究, 但高原东坡的研究目前基本上是空白。理塘地区处于青藏高原的东坡, 是青藏高原与平原的过渡区, 地形复杂, 其边界层热力和动力变化具有其自身的特色。因此,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简称高原所) 在高原东坡理塘附近建立了一个大气边界层观测站, 以期能够得到该地区地-气相互作用的一些新认识。 理塘县地处青藏高原横断山系东南边缘, 沙鲁里山脉由西向南延伸, 地势西北高、 东南低, 平均海拔4133 m。理塘气候属高原气候区, 基本特征为: 气温低、 冬季长、 日照多、 辐射强、 风力大、 蒸发量大、 干湿季节分明。平均气温3.0℃, 极端最高气温 25.6℃, 最低气温-30.6℃, 年平均地面温度5.9℃, 年降雨量为722.2 mm, 无霜期仅50天, 年平均日照时数2637.7小时, 日照多, 辐射强, 冬季干冷漫长, 暖季温凉短暂。理塘站位于理塘县高城镇毛垭草原上, 具体位置 (30°00′N, 100°16′E), 海拔3932 m, 占地面积约100 m×130 m。试验场地面平坦, 四周开阔, 下垫面为典型的高山草甸, 夏季草高大约5 cm左右, 图1(见文后彩图)为理塘站的概貌。本文利用理塘站2007年6月至8月的观测资料, 对理塘地区近地层基本气象要素和湍流通量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试图获得对青藏高原东坡草甸下垫面能量输送和微气象特征的初步认识。 2 试验观测系统 2005年11月高原所理塘综合大气观测站投入运行。该站地处青藏高原东部, 第一期工程任务主要是进行大气边界层观测, 重点是地面的动量、 感热和潜热通量、 水汽和碳通量、 地表辐射收支、 大气边界层结构和过程的观测, 以及土壤热力和水分状况监测。主要包括温、 湿、 风梯度观测, 气压, 雨量、 多层地温、 多层土壤湿度, 直射辐射、 反射辐射、 净辐射、 散射辐射、 总辐射, 土壤热通量, 以及涡动相关动量、 感热、 水汽和二氧化碳通量观测系统等。2006年4月二期工程建设方案通过专家论证, 在一期建设的基础上, 补充观测层次, 增加地球辐射、 紫外辐射观测, 光合有效辐射观测, 土壤水分观测, 安全保障设备, 并完善观测站的基础设施建设, 确保观测站长期、 稳定地进行观测。 试验观测主要在近地面层进行, 观测项目包括微气象和通量观测两部分, 主要观测近地层基本气象要素、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以及近地层的物质和能量通量。平均场的观测仪器如表1所示。湍流观测仪器由超声风速温度仪 (CSAT3) 和CO2/H2O气体分析仪 (LI-COR, CS7500) 组成, 测量动量、 热量、 水汽和二氧化碳湍流通量, 安装于距离地面3 m高度上, 采用CR5000数据采集器采样, 用1G SanDisc卡储存, 用作后期资料处理分析。所有仪器由12VDC、 80Ahr的电池供电, 采用160W太阳能板对电池充电。 湍流资料每个样本取30分钟。首先剔除远超合理值、 明显存在错误的野点, 然后进行去趋处理和坐标旋转, 最后进行平均量、 脉动量、 方差、 协方差、 通量等一系列湍流统计运算。动量通量τ=-ρˉu′w′τ=?ρu′w′ˉˉˉˉˉˉ, 感热通量Ηs=ρcpˉθ′w′Hs=ρcpθ′w′ˉˉˉˉˉˉ, 潜热通量LE=Lvρˉw′q′LE=Lvρw′q′ˉˉˉˉˉˉ, 其中,ρ和θv分别为空气密度和位温,g为重力加速度,cp为定压比热,Lv为水汽的汽化热系数, 对水汽和CO2通量进行WPL(Webb et al. 1980) 订正。 3 近地层风廓线的日变化 理塘地区除受

文档评论(0)

lgjllz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