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农书分类考析.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农书分类考析 中国古代的科技长期处于世界第一位。然而,由于相对孤立的地理环境,很难与世界其他文明区域进行交流,因此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特征。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 王朝的财政也主要依靠地租和赋税, 因此占社会支配地位的实际上是一种农业文化。中国传统科技受到它的制约, 成绩最突出的是农学、天文历法、数学、医学四大体系和冶炼、纺织两大技术部门, 与农业都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这个系统形成于秦汉, 再经过隋唐的持续发展, 到宋元时期达到高峰。 为总结和推广传统旱地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 秦汉时期产生了一大批农学文献, 如著录于《汉书·艺文志》的有《神农》、《野老》、《宰氏》、《董安国》、《尹都尉》、《赵氏》、《氾胜之书》、《王氏》、《蔡癸》等共9家计114篇 (《汉书》, 中华书局1978年版, 第1743页) 。另外还有农书《四民月令》著录于《隋书·经籍志》 (《隋书》, 中华书局1973年版, 第1010页) 。这些农学文献虽然数量不少, 但到今天却几乎亡佚殆尽, 我们能看到的仅有《氾胜之书》和《四民月令》两个辑佚本。这两本书不仅记载了汉代的农耕园艺和多种经营技术, 而且在农学史上也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曾被后世典籍广泛征引 (据统计《氾胜之书》被五十多部典籍收录, 而征引《四民月令》的典籍则多达一百多部) , 因此代表了秦汉时期农书的最高水平, 弥足珍贵。但目前多数学者的关注点仅在其中的农业技术史料, 而忽视了其整体价值, 尤其是在文献学方面的重要价值。 一 按体裁分类 中国古代农书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王毓瑚将之归纳为九个系统, 即综合性农书、天时与耕作的专书、各种专谱、蚕桑专书、兽医书籍、野菜专著、治蝗书、农家月令书和通书性质的农书。石声汉按写作对象分为整体性农书和专业性农书, 按体裁分为农家月令书、农业知识大全和通书, 按作者分为官书和私人著作, 按地域分为全国性农书和地方性农书 (惠富平:《中国农书分类考析》,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1997年第6 期) 。 我认为, 从最广义的角度可以把中国农书分为综合性农书、专业性农书和月令体农书三类。综合性农书的内容会涉及农、林、牧、副、渔等各个方面, 专业性农书只涉及一种栽培植物或家养动物或农业技术的内容, 月令体农书是以月令、时令及岁时为框架, 内容虽也涉及到各个方面, 但编纂体例与综合性农书不同。秦汉时期的《氾胜之书》和《四民月令》代表了古代农书的两种类型, 即综合性农书和月令体农书, 对后代具有体例示范价值。 二 《胜之书》与“农器图谱” 《氾胜之书》经后人辑佚, 虽仅三千多字, 但整个体例还是一目了然的。它分为十八节: (1) 耕田 (2) 收种 (3) 溲种法 (4) 区田法 (5) 禾 (6) 黍 (7) 麦 (8) 稻 (9) 稗 (10) 大豆 (11) 小豆 (12) 枲 (13) 麻 (14) 瓜 (15) 瓠 (16) 芋 (17) 桑 (18) 杂项。书中的前四节为作物栽培总论, 概括了作物栽培中的总原则。第五至第十七节是作物栽培分论, 具体介绍了各种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作物等的栽培方法。最后一篇的“杂项”, 记录了几条与农业相关的前代事迹。 《氾胜之书》奠定了古代综合性农书的体例基础, 被此后同类农书所承袭。 如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重要农书《齐民要术》, 其内容比《氾胜之书》要庞杂许多, 但体例仍是以《氾胜之书》为嚆矢。《齐民要术》分为十卷, 卷一是作物栽培总论, 包括耕田、收种等作物种植总原则。从第二卷开始的各卷, 即为农业各生产技术分论, 详细记载了当时农、林、牧、副、渔的生产技术。如卷三记录了葵、葱、韭等园艺作物的栽培技术, 卷五记载了桑、柘等林木的种植方法。但是《齐民要术》把“杂说”放在卷首, 安排在卷一前, 而不是全书末尾。笔者认为, “杂说”仅记载和农业相关之事迹、见闻, 不具有整体指导性, 还是按《氾胜之书》的编排, 放在卷尾似更合理。《齐民要术》的创新在于最前面的序言部分, 主要记述了作者写作此书的经过、意图等内容。 再如宋元成书的《王祯农书》, 也是一部重要的综合性农书。第一部分“农桑通诀”, 相当于农业总论。其中的“农事起本”、“牛耕起本”和“蚕事起本”诸篇, 简要叙述了上古农业的有关历史及传说;“授时”、“地利”等16篇是对农业生产各个技术环节的系统总结。第二部分“谷谱”属分论性质, 按谷、蓏、蔬、果、竹木、杂类、饮食 (附备荒) 七类, 逐一介绍作物栽培, 分述其起源及栽培、保护、收获、贮藏、利用等技术方法。第三部分“农器图谱”为本书重点, 篇幅约占全书的4/5, 并附有农具图270余幅, 详细介绍了当时耕作、收获、加工、仓贮、灌溉、蚕桑、纺织等方面的工具。可以看出, 《王祯农书》的体例还是沿袭《氾胜

文档评论(0)

139****94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