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乌江彭水水电站隧道导流方案优化研究
1 工坝地质特征
彭水水库水库的库谷为“v”型。旱季谷宽70.80m,水深约20m,河床覆盖层厚度约7m。水库主要由灰岩和白云岩组成,存在着不利的地质现象,如软弱层、断裂和溶血。坝址处实测最大流量2.01万m3/s, 实测最小流量198 m3/s, 属典型的山区性河流。施工导流采用枯水期隧洞导流, 汛期围堰过水的导流方式, 施工导流平面布置图见图1。
2 洪水、枯水期流量
乌江彭水水电站属Ⅰ等工程, 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SL303-2004) 的规定, 相应的导流建筑物属4级临时建筑物, 土石围堰的设计洪水为10~20 a一遇洪水, 相应汛期流量为1.72万~1.99万m3/s, 枯水期 (11~4月) 流量为6 270~7 450 m3/s。同时, 由于彭水水文实测系列长达61 a (1939~2000年, 缺1950年) , 根据统计资料, 取11~4月连续施工保证率为98.3%的洪峰流量5 000 m3/s作为围堰设计流量, 约相当于11~4月5 a一遇洪水5 540 m3/s, 围堰过流保护设计洪水取10 a一遇洪水1.72万m3/s。
3 导波洞
3.1 长洞方案比选
导流隧洞为4级临时建筑物。其枯水期单独泄流流量为5 000 m3/s;汛期与大坝缺口联合下泄1.72万m3/s。
导流洞的布置比较了长洞和短洞方案, 长洞方案将大坝、通航建筑物和地下厂房尾水建筑物基本包在基坑内, 短洞方案是将导流洞出口布置在大坝基坑与升船机之间, 地下厂房尾水和升船机下游引航道另设围堰。经过技术经济比较, 短洞方案经济上较优, 但由于河床狭窄, 水深大, 厂房尾水和下航道围堰布置困难, 导致其部分工程需进行水下施工, 施工难度较大, 故采用长洞方案。
导流隧洞共2条, 布置在河床左岸, 进出口底板高程均为208 m, 洞长分别为1 474 m和1 392 m。
3.2 单洞过流面积
经过比较, 隧洞断面选为平底马蹄型, 断面尺寸14.6 m×16.6 m, 单洞过流面积207.45 m2。隧洞前期和围堰联合度汛, 后期和坝体缺口联合度汛, 隧洞洞内设计最大平均流速达19.8 m/s, 出口流速达20.3 m/s。
3.3 梯度小且梯度小
在各工况下, 导流洞进口段顶部和侧部时均压力分布均匀, 且梯度小。洞内最小压力发生在下泄5 000 m3/s时, 位于下弯段后的出口直段的顶部, 负压段长约110 m, 最大负压为-1.19×9.81 kPa。
3.4 导流洞冲刷风险
由于导流洞出口流速高, 淹没度大, 消能困难, 只能以防冲保护为主。防冲保护措施为混凝土衬砌加锚筋桩。导流洞出口开挖边坡高达180 m, 为节省工程量, 加快施工进度, 施工过程中将1号导流洞出口延长了10 m, 2号导流洞出口延长了12.6 m, 出口明渠相应减少开挖工程量约80万m3, 经过模型试验验证, 导流洞出口冲刷虽然有所加剧, 但在采取了限制冲刷坑向导流洞扩展的锚筋桩等保护措施后, 冲刷坑不会影响导流洞的安全, 目前导流洞已正常运行1 a。
4 坝体
4.1 过水围堰工程
针对本工程上游围堰仅跨一个汛期使用、下游围堰跨两个汛期使用的特性, 分别对上、下游围堰研究比较了3个方案, 即:全保护过水土石围堰方案;半保护土石过水围堰方案和碾压混凝土过水围堰方案。各方案主要优缺点如下:
(1) 碾压混凝土围堰需在低土石围堰保护下修建, 具有运行安全可靠、施工程序简单等优点, 但不利于基坑施工道路的布置。
(2) 全保护土石过水围堰可较大幅度地利用弃渣, 但运行安全性差。围堰设计过水单宽流量19.86~76.86 m3/ (s·m) , 堰坡面最大流速15.53~17.33 m/s, 围堰过水设计水头差10.82~17.00 m, 以上指标均较大, 相应工程风险大。
(3) 半保护土石过水围堰, 围堰保护高程231 m, 保护高程以下最大高度40 m, 围堰过水设计最大水头差2.21 m, 过堰最大水流流速5.69 m/s, 可采用混凝土板防冲。围堰上部子堰为挡水子堰, 汛前拆除, 汛后恢复子堰抽干基坑即可干地施工。
以上3种围堰型式的造价相差不是很大, 半保护土石过水围堰的造价最低, 同时为了确保安全, 专家建议下游围堰采用碾压混凝土围堰, 故设计推荐上游围堰采用半保护土石过水围堰, 下游采用碾压混凝土围堰型式。
4.2 内部尺寸
(1) 顶高高层保护的基岩顶高程
上游围堰为半保护土石过水围堰 (见图2) , 堰顶高程244.3 m, 顶宽8 m, 基岩顶高程最低为191.0 m, 基岩透水性微弱。围堰最大高度53.3 m, 过流保护高程为围堰戗堤顶高程231.0 m, 保护高度40.0 m。顶部采用混凝土板保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