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三轮复习专题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docx

高中历史:三轮复习专题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1 / NUMPAGES4 三轮复习专题——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主题综述] 古今中外的官员选拔和管理是保证国家政治运行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一环。新编教材主要讲述了中西方官吏遴选与人才选拔制度的演变,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西方近代文官制度、近代中国的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等内容。当前国家反腐工作常态化,加强干部队伍的选拔与监督,是增强国家治理能力的必要手段,也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要依托点。 [关联知识点]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制与地方制度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中国古代的监察与谏议制度 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 世界近代史 英国的制度创新(议会改革等) 美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代的政治变革(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等) 中国近代的教育转型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新中国的教育发展 [重点归纳] 一、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1.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说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始终围绕着皇权的强化、中央集权的加强而变化,是巩固统治、强化专制的一种手段。 2.中国古代官员的考核 (1)秦汉时期——上计制:每年秋冬,各县、侯国将一年来的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等情况汇集到郡国,由郡国汇总,上报中央,称为“上计”。御史参与审核,防止造假。上计考核的结果是官员赏罚的依据。魏晋南北朝因门阀士族势力强大,战乱频繁,考核大都流于形式。 (2)隋唐时期:考核归吏部。隋朝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要考核,地方官年终要到中央汇报工作。唐朝考核官员,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分为九等。 (3)宋朝:考核称为“磨勘”,由审官院考核京官,考课院考察地方官。 (4)明朝:分类考核分考满和考察。官员任职满3年称“初考”,满6年称“再考”,满9年称“通考”。考核结果分称职、平常、不称职三等,是决定官员正常升迁或降、调的依据。 (5)清朝:包括三年一次的京察和大计,分别考察京官与外省文官。 3.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十大特征 (1)御史是皇权的御用工具。(2)皇帝握有最高的监察权。(3)监察机构独立,自上而下垂直监察。(4)监察官秩卑、位尊、权重、赏厚。(5)历代统治者注重监察官的遴选。(6)监察活动法律化。(7)凭实绩黜陟,严格考核监察官。(8)监察方式多样化。(9)允许风闻言事。(10)监察权和行政职权混淆。 二、西方的文官制度 1.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1)传统官制的弊端:“恩赐官职制”“个人徇私制”“政党分肥制”,不但造成腐败泛滥,还严重影响政府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降低了行政效率。 (2)工业革命的推动:工业革命以后,政府管理职能急剧扩展,亟须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 (3)启蒙思想的影响:天赋人权,人人平等等思想为文官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4)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 2.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1)英国:18世纪初,英国规定除大臣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19世纪初,英国政府部门开始设立常务次官的职位。英国两类政府官员:政务官、事务官(即文官);1855年,英国颁布法令,建立文官委员会,对候选人进行考试;1870年6月,英国再次颁布法令,标志着文官制度的最终确立。 (2)扩展: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文官制度改革法案,建立了美国文官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的文官制度也最终建立起来。 3.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1)特点 ①公开考试,择优录用。②政治中立和工作隐名。③职务常任和论功晋升。 (2)作用 ①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区分。 ②确保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文官制度已成为西方社会的稳定器。 ③“政治中立”原则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 ④保证了文官队伍的优良素质,有利于官员管理的法制化和专业化,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提高国家治理能力)。 ⑤文官人数急剧膨胀,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⑥也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 ⑦文官层次也越来越多,工作项目层层报批,推诿扯层,出现争权夺利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三、近现代中国官员选拔与管理 1.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1)科举制度的废除 ①维新变法时期:1898年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世济变之才;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变法失败后,恢复旧制。 ②清末新政时期: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 (2)选官制度的改革 ①1905年,清政府设立学部,统一管理全国教育;各省改“学政”为“提学使司”,府、州、县设立劝学所,管理地方教育。 ②选官制度更新,录用新式学堂毕业生。 ③1904年初,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