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儒学发展史.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儒学发展史(1月15) (1)西周(渊源孕育):周公,礼乐制度与德治思想。 (2)春秋(创立阶段):孔子,仁、礼、义。 (3)战国(初步发展):孟子,仁政;荀子,隆礼重法。 (4)秦朝(遭到打击):秦始皇,崇法排儒(焚书坑儒)。 (5)汉初(逐渐复苏):黄老之学(以道为主,兼采儒法)。 (6)汉武帝(独尊地位):董仲舒,尊崇儒术 (7)东汉末年到唐(受到冲击):佛教与道教冲击;隋唐三教并行 (8)两宋(新发展时期):二程与朱熹,程朱理学——天理观念与天理论。 (9)明末清初(批判继承):王守仁,致良知,李贽提倡个性自由;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批判理学与君主专制。 (10)晚清(发展):康有为,戊戌维新中提倡托古改制; (11)民国初年(再遭打击):新文化运动,“打孔家店”,批判儒学; 宋明理学对孔孟思想有哪些继承与发展 (1)继承:强调儒家伦理道德、性善,追求圣贤、气节、德操等。 (2)发展 ①高——把儒家伦理提高为天理。 ②深——把道德良知深植于内心。 ③广——把追求圣贤推广到民众。 ④汉朝——官方化;宋明——世俗化。 ⑤程朱理学——格物致知——向外;陆王心学——本心良知——向内。 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2.(2016新课标全国卷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3.(2011新课标全国卷)董仲舒认为孔子著《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4、(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5、(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 D.儒家思想影响 6.(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7、(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8、(2021年全国乙卷)明清时期,“善书”在民间广为流行,这类书籍多由士绅编撰,内容侧重倡导忠孝友悌、济急救危、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以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书”的流行 A.确立了理学思想的主导地位 B.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 C.阻碍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 D.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 9、(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Ⅰ)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表明,宗谱的纂修 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 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 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 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 10、(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