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敬畏自然》教案
一、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识记、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能力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3、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讲究形象的语言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2、培养学生科学的理性精神与人文关怀。
二、教学设想:自读、讲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学习文章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的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及体味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四、教学方法:
(1)教法:名言导入法,重点采用品析法,点拨法,探究法等。
(2)学法:默读法、圈点勾画法,之后,可采用讨论法、探究法、情境体验法和资料汇编法等。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言导入:
展示以下四句“名言”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站起来的人民要改造一切!旧世界、大自然、全宇宙……
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
——进而引出严春友的一个新观点——敬畏自然。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一)检查预习,掌握下列词语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kūn)鹏斥鷃(yàn)蓬蒿(hāo)咫尺(zhǐ)不过尔尔(ěr)
狼藉(jí)斑斑相形见绌(chù)美味佳肴(yáo)不自量力(liàng)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二)课文相关知识的理解
1、了解作者。
作者:严春友,男,1959年5月生于山东省莒县。分别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哲学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现在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工作。主要论著有:《宇宙全息统一论》、《精神之谜》等。
2、文体
文体知识: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议论性的散文不同于抒情性、叙事性散文,也不同于一般议论文。这种文体主要使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有论点(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有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本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表达一种忧患意识和情感。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
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明确:因为人们常把自然与人类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有合理的一面,但走向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与自然和谐发展。
3、作者提出“敬畏自然”的论点后,又是通过哪些论据来论证他的这个观点?接着理清作者思路,看看他使用什么事实和道理来证明“敬畏自然”的观点。(为了更好的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我们先来找出各段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
(将全班简单的分成三个小组),抛开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每一小组负责中间的各三个自然段,首先,引导学生采用圈点勾画法,找出各段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
其次,文章分段梳理文章结构,让学生大致了解文章脉络。
4、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否定人能征服自然的口号。
第二部分:(2—10)比较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第一层:(2—7)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
第二层:(8—10)宇宙有生命,人类处处有弟兄。
第三部分:(11)人类应当敬畏自然。
最后得出“敬畏自然”的结论
(四)、辩证探究作者的感情,张扬个性
选出文中几处
第五自然段: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第二自然段: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
第三自然段: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这三个例子,是作者对自然的敬仰,对自我的反思,对人类前途的担忧,无数情感聚合在《敬畏自然》的文字中,让我们深深地被震撼。)
在整理作者观点,感受情怀之后,请学生课后整理自己的观点,可以是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及意见,可以是对自然地看法,也可以是其他不同的观点。
建议参照何祚庥的《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