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一章《声现象》
1.1声音是什么
【知识梳理】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发声 液体发声 气体发声
4.证明发声振动的小实验:音叉入水、乒乓球碰音叉弹起、敲鼓纸屑跳动
音叉入水 乒乓球碰音叉弹起敲鼓纸屑跳动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介质;
气体传声液体传声固体传声
2.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电磁波)交谈;
证明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真空铃实验):
(1)实验过程:将正在发声的闹钟置于密封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将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吸走,闹钟的声音逐渐变小,当玻璃罩内的空气几乎都被抽出时,闹钟的铃声变得很小。
(2)推理:空气越少,闹钟的声音越小,如果没有空气,闹钟的声音将不能传出。
(3)结论:真空不能传声。
3.(1)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2)成因:声源振动将空气向周围挤压,振动依次向外传递,形成声波。
三、声速
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m/s,读作米每秒。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平常我们讲的声速,指的就是此值。
2.影响声速的因素:
(1)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2)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拓展:物理学中,路程用s表示,速度用v表示,时间用t表示,三者的关系为。
四、回声
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便形成回声。回声是声音的反射。
2.人耳能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
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
3.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以下情况:一部分声波在障碍物表面反射;另一部分声波可能进入障碍物,被障碍物吸收甚至穿过障碍物,如隔墙能听到相邻房间里的声音。不同障碍物对声波的吸收和反射能力不同。通常情况下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音的能力强。如:北京天坛的回音壁的光滑圆形墙壁能使声波发生多次反射;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强,如音乐厅的蜂窝状天花板就是为了吸收声音。
五、声音的利用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人们通过声音交谈;
(2)铁路工人通过敲击火车车轮的声音判断螺丝是否松动;
(3)医生通过听诊器诊断病情。
(1)(2)(3)
2.声音具有并且可以传递能量
(1)声音可以使扬声器前的烛焰随着声音的节奏晃动;
(2)放鞭炮时,人们感到大地在振动;
(3)敲击左侧音叉,右侧音叉振动了起来。
(1)(2)(3)
【易错点】
1.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2.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是绝对的v固>v液>v气,例如声音在软木中传播的速度小于在水中传播的速度。
【规律总结】
转换法: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不易测量的物理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如用乒乓球的弹起、水花的溅起显示音叉的振动。
理想实验法:通过实际实验的结果来得到理想化的结论,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理想实验法或实验推理法。如真空铃实验。
【典例分析】
1.下列各事物中,不属于声源的是()
A.唱歌的小明 B.飞行中的蜜蜂 C.挂在胸前的哨子 D.震动的手机
2.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3.如图所示,此时能听到闹钟发出的声音,现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听到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
B.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C.本实验用到的是理想实验法
D.闹钟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4.人对着山崖呼喊能听到回声,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与人到山崖的距离有关,如果声音在空气中以340m/s传播,人对前后两个声音的分辨时间差约为0.1s,估算一下人距离山崖至少需要超过___________m才能把原声和回声分开。在研究声音传播时,发现声音在水中传播速度比空气中__________选填“快”、“慢”或“一样”)。
【思路小结】
1.一切声音都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无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小学综合性学习与跨学科教学》第9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PPT课件.pptx VIP
- 第一讲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pptx VIP
- Blue Jasmine-蓝色茉莉-英文剧本.pdf VIP
- 共拾朝花,岁有余香——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朝花夕拾》导读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VIP
- Unit3-九年级英语全一册单元重难点易错题精练(人教版)解析版.doc VIP
- 第一讲-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案.docx VIP
- 不同种类植物油及黄豆饼粉对那西肽发酵的影响-中国兽药杂志.doc VIP
- 《小学综合性学习与跨学科教学》第8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的优化.docx VIP
- 人教版PEP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1-Unit2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pdf VIP
- 第一讲-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