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边城(节选)》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组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选择。
(1)在下列选项中,人物住处与所种绿植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林和靖宅——梅花 B.陶潜宅——菊花
C.黄鲁直宅——水仙 D.怡红院——梨花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从“文明社会”的“文化”观念来看,我们可以把《边城》中的翠翠看成是无知无识、心智未开的“自然人”;她见了有“机心”的外人,不是常常要逃入深山吗?。
A.可是,如果知识和心智发展出的只是“机心”,那就是“文化”走向狭隘的标志了。
B.因此,知识和心智如果发展出的只是“机心”,“文化”就可能走向了狭隘的境地。
C.因此,如果知识和心智发展出的只有“机心”,那就是“文化”走向狭隘的标志了。
D.可是,知识和心智如果发展出的只有“机心”,那就说明“文化”走向了狭隘境地。
二、小阅读-课内
2.两年后的端午节,翠翠和祖父再次去城里河街看龙船和军士的演出,但为什么“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因为翠翠对龙船和演出已经不再感到新鲜,她已经从天真烂漫的少年渐渐长成一个“大人”。
B.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关心的不再是节日的游戏。
C.从下文祖父和别人的对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祖父已经开始考虑翠翠的“大事”了。虽然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写得比较含蓄,但是从二老的询问和祖父无意的问话中不难看出这一点。
D.因为后来的龙船表演已经不如原来的艺术水平高了,让人看了兴味索然。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福柯特别强调历史和事件中的缝隙和褶皱。历史本来只是由一些分散的事件形式呈现出来的东西,是历史学家为了呈现事件的连续性,通过分析可能会回避、抵制、消除某些东西,但却从未意识到他们已经把活生生的、脆弱的、颤抖的“历史”漏过去了。当我们进一步去审视沈从文的“乡愁”以及“乡愁乌托邦”,我们同样发现了历史和事件中的缝隙和褶皱。
《边城》在沈从文回湘西前已创作了前6小节,后15小节是他回北京后续写的。毫无疑问,回到湘西世界的行为,对他本身的创作经验产生了极大的改变和影响。尽管沈从文愿意以一枝诗意的笔去穷尽和表现湘西世界的所有美好,然去乡十八年,在他的真实视野下,在当时清醒的理智认识中,真正的湘西世界却是丑陋黑暗穷困堕落的。这个创作间的断裂和创作体验上的变化是我们要正视的。
关于乡愁,关于故乡的回忆和想象,本身就是一种现实的虚构。王德威指出,关于故乡的创作实际上存在一个两难境地,那就是“再现故乡本来的面貌,重组往日生活的情境,却总无奈地带出想象与原欲、文字与世界、回忆与‘往事’间的罅隙”。因此,在对“乡愁”的抒写中,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原原本本地再现故乡的原貌已经是不可能的,过去与现在、当下与未来相互交织,所以他们实际上在过去与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游走,既看到故乡的美好又无法忽视它当下的“失落”。
清楚了沈从文创作《边城》时在创作经验上的撕裂和矛盾的二重性后,我们就更清楚沈从文的《边城》并不单单是呈现了一个纯粹的田园视景,而是一种寓言式的悲剧性写作。关于寓言,本雅明概括为面对现代废墟而陷于震惊的人们的一种言说方式,詹姆逊则将所有第三世界的文本概括为“民族寓言”。在他看来,第三世界文本中总存在一个大写的异己读者,总是以民族寓言的形式来投射一种政治:以个人命运来投射整个社会文化的缩影和冲击。所以在评价鲁迅的《狂人日记》时,詹姆逊认为,如果我们体会不到文本中寓言式的共振,我们就很难恰当地欣赏鲁迅文本的表达力量。套用他的话,如果我们体会不到《边城》作为悲剧寓言式抒写和政治共振,我们也很难恰当地欣赏沈从文文本的表达力量。
所以,在现代性的背景下,“乡愁”不仅仅是对故乡的思念和美好想象,它可以既是一种指向未来的乌托邦表现图景,又是针对现代性进行批判的重要维度。我们所要努力探寻的是透过现象,将现象虚幻的实在内容打碎,在重新的融合中让其真理内容自在地表征出来。沈从文在《边城》中的文字充满张力,彰显着“所说”和“所示”之间的差异和断裂,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应该将阅读目光停留于文本叙述中的断裂、空白和缝隙。
(摘编自肖琼《乡愁乌托邦与沈从文边城中的悲剧性表达》)
材料二:
在传统的文化语境中,命运常常被看作不可预测、不可把握的存在,实际上,命运无常才是人生最真实最自然的状态。在小说中,存在着两条线索:一是自然美与人性美的诗意叙事,一是其背后隐含的自然命运。前者为“美”,后者则体现出“真”。“真”推动了悲剧的走向,但其本身并不能构成悲剧,两者的矛盾冲突才能形成文本叙事的内在张力,也是悲剧的根源所在。根据黑格尔的悲剧美学理论,“悲惨”和“悲剧”的含义是不同的,前者是存在于表面的、清楚明白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小说备考之主旨探究 教学PPT课件.pptx
- 2024届中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字音字形 教学PPT课件.pptx
- 2024届中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基础复习——病句辨析修改 教学PPT课件.pptx
- 2024届中职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写作指导:应聘类文书写作 教学PPT课件.pptx
- 2024届中职语文专题复习——写作指导 口语交际 教学PPT课件.pptx
- 人教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青蛙写诗》教学PPT课件.pptx
- 一年级语文上册《1ao ou iu》教学PPT课件.pptx
- 元旦节假期安全主题班会——欢度假期 安全出行 主题教育PPT课件.pptx
-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插秧歌》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
-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芣苢》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