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pptxVIP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程标准;【时空坐标·历史脉络】;知识归纳|识记理解;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1.科举制度的变化。;表现;【思维点拨】科举制度在清朝末年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统治阶级越来越感到难以选拔合适的人才,特别是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开展后,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变化都要求考试制度必须与之相适应。清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缓和社会矛盾,最终于1905年宣布废除科举制度。;2.晚清选官制度改革。;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北洋

政府

时期;南京

国民

政府

时期;【知识拓展】甄别制度的实行,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造成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等现象,大大破坏了文官考试制度的公平性、民主性。;?;?;【知识拓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干部考核制度的特点

(1)树立正确导向。

(2)注重考核实绩。

(3)突出综合考核。

(4)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知识拓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1)坚持和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

(2)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3)强调德才兼备。

(4)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重难探究|素养初培;探究点一清末选官制度改革

材料一1898年6月,康有为在《请废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中尖锐地指出:用八股取士,致使出现“巍科进士,翰苑清才,而竟有不知司马迁、范仲淹为何代人,汉祖、唐宗为何朝帝者。若问以亚非之舆地,欧美之政学,张口瞪目,不知何语矣”的现象。他认为:“变法之道万千,而莫急于得人才;得人才之道多端,而莫先于改科举。”在维新派看来,废八股是改革科举制度的首要任务。

——摘编自刘海峰、李兵《中国科举史》;

[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维新派将废八股视为科举制度改革首要任务的原因。(培育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答案】原因:八股取士不利于选拔实用人才;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空前加深;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

材料二1901年,慈禧太后为大势所迫,不得不颁布上谕:从第二年起,乡试、会试头场,考中国政治、历史论五篇;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科技、艺??)策五道;第三场,考四书义二篇、五经义一篇。考试不再用八股文程式,与康有为的方案如出一辙。1905年,清廷又宣布,从次年起,所有岁科考试、乡试、会试一律停止。

——摘编自成思《千年科举的崩塌》

;

[问题2]有学者认为“没有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1911年很可能就不会发生辛亥革命”,这一观点是否正确?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观点。(培育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答案】这一观点具有片面性。分析:废除科举制度引发了知识分子的前途危机,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辛亥革命的到来,但该观点未能从本质上认识到辛亥革命爆发是中国社会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要点总结】科举制度被废除的原因与影响

(1)原因。

①“西学东渐”的影响。

②科举制度自身日趋保守。

③科举制度的公平性、平等性受到冲击。;(2)影响。

①积极影响。

a.促进了新式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废除科举制度的直接目的就是发展近代教育,使新式学堂尽快兴办起来,以培养实用的新式人才。

b.有利于推动社会风气的转变。科举制度的废除、新学的兴起,改变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民众的整体素质。

c.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间接地导致了清朝的灭亡,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②消极影响。

a.科举制度的废除,造成了中国选官制度的混乱。科举制度被废除后,未代之以新的选官机制,造成了中国在一段时间内官员选拔机制的混乱。

b.科举制度的废除,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政局动荡、军阀混战的局面。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士绅阶层日益衰败,武官军人阶层的地位逐渐上升。;探究点二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与现代中国的公务员制度

材料一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总体上以西方文官制度为蓝本,同时汲取了科举制的合理成分,带有中西合璧的味道。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在法制化道路上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进程。有关文官考试、任用、薪俸、抚恤等相关的法律体系从无到有,逐渐形成和完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党派性则更加浓厚,一切文官均需为国民党的一党私利服务,成为实际上的“党务员”。军治色彩则在北洋政府时期体现得最为明显,军阀之间相互割据,凭借自己的军事势力,制造政潮,以军压政。

——摘编自陶继波、马卉《民国时期文官制度

发展概述——兼论其对知识分子的影响》;[问题1]根据材料一,说明民国时期中国文官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中国文官制度确立的背景。(培育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答案】特点:中西结合;党派性强;军治色彩浓厚;制度逐步完善。

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方文官制度的传入;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

;材料二2006年1月正式实施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帮手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中小学教学,教案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