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汉文化圈中的《日本刀歌》.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亚汉文化圈中的《日本刀歌》

金程宇

摘要日本刀歌是东亚书籍交流史上的名作,该诗编入欧阳修别集,或系由王乐道父

子完成核诗系司马光任职秘阁期间所作,表达了他的文化期待,也兼有对钱公辅的规讽之意((日

本刀歌》司马光说的最早提出者是日本明治时期学者日下宽,杨守敬曾受其影响。从文化史的

立场来看,日本刀歌》与江户时期的佚存书观念联系密切,而朝鲜通信使在该诗的对日传播

方面具有重要影响。而日本、朝鲜对((日本刀歌所产生的种种反响,是出于对中国“礼失求诸野”

文化话题的回应和关注。

关键词《日本刀歌东亚汉文化圈日下宽通信使文化话题

作者金程宇,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江苏南京210023)。

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041(2014)1—0154—08

在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中,《日本刀歌》是一首学者们耳熟能详的诗作。其中“徐福行时书未

焚,逸书百篇今尚存”二句,作为《尚书》百篇尚存日本的推想,引发了中土人士东渡访书的热情,

可谓脍炙人口。虽说如此,对这首诗的研究却不能说是充分的。如果站在东亚汉文化圈的立场来看,

此诗无疑颇具代表性,其作者归属、文化背景及其问世后的传播、影响等问题,也都有值得深入探

究之处。兹略述己见,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日本刀歌》收入欧集之原因及其创作动因

为方便起见,先将该诗《日本刀歌》列举如下:

昆吾道远不复通,世传切玉谁能穷?宝刀近出日本国,越贾得之沧海东。鱼皮装贴香木鞘,黄白

间杂输与铜越贾云真输似金,真铜似银。百金传入好事手,佩服可以禳妖凶。传闻其国居大岛,土壤

沃饶风俗好。其先徐福诈秦民,采药淹留童p老。前朝贡献屡往来,士人往往工辞藻。徐福行时书未焚,

逸书百篇今尚存。令严不许传中国,举世无人识古文。先王大典藏夷貊,苍波浩荡无通津。(司马光

集作“嗟予乘桴欲往学,沧波浩荡无通津”。)令人感激坐流涕,锈涩短刀何足云。

此诗明人已发现复见于司马光文集,清人也曾质疑为欧所作,但最早明确提出此诗是司马氏所作看

法的,则是日本学者(详后)。尽管这是一首著作权存在争议的作品,但由于长期以来该诗收入欧

阳修外集,已产生巨大影响,故此处仍以欧集文本为主。

以刀剑为描写或歌咏对象,中国古代早已有之。如江淹的《铜剑赞》、郭振的《古剑篇》等,

但此诗的特殊之处在于,诗人由宝刀引发出对它的产地——日本国的向往:“土壤沃饶风俗好”、“士

人往往工辞藻”,充满了赞美之词。但作者更看重的是,“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即在秦帝焚

154

东亚汉文化圈中的《日本刀歌》

书前由徐福所携入并保存在日本的《尚书》百篇。但由于“沧波浩荡无通津”,不由得感激流涕。

同时梅尧臣还有《钱君倚学士日本刀》诗,称赞日本刀之精美如干将所铸之太阿剑,其主旨在于表

达“古者文事必武备”的观点,与此诗虽同咏一物,然立意迥异。梅诗据朱东润先生所考,作于嘉

祜三年(1058年),则《刀歌》亦当作于同时。

《日本刀歌》收入在今存欧阳修《外集》中,南宋周必大校订本已收,其实,此诗至迟北宋中

期已被视作欧作。此资料载《吟窗杂录》卷四十,因未见学者引及,兹列如下:

吕相问:高丽有书》百篇,不知是真否?座客莫敢对。时王乐道在末座,对日:恐是真。吕问:

何以知之?曰:欧公有诗云:“徐福去时书未焚,古书百篇今犹存”,文忠公必有据而言。

今本《吟窗杂录》五十卷,乃绍熙五年(1194年)成书,所录资料断自“渡江以前”,则上述

内容当出自北宋文献。就其内容风格而言,似当为诗话、笔记一类资料,惜所据原书已佚,无从复核。

由于周必大本欧集初刊于庆元二年(1196年),故其所据并非周校本欧集。欧集“遍行海内,而无善本”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究竟何所本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