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仙修途径书写看中国古代涉道小说对古代朝鲜汉文小说的影响.docVIP

从仙修途径书写看中国古代涉道小说对古代朝鲜汉文小说的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仙修途径书写看中国古代涉道小说对古代朝鲜汉文小说的影响

道教神仙与天齐寿、长生久视的特征,是与寿命受到限制、“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凡人的本质区别。“所谓真仙,老者弃其躯壳,拔其精神,固聚不散,历千百劫,与世人绝,莫知动止,邈然若前后生之别”[1]62。神仙“历千百劫”而遨游于世,也令古代朝鲜人民心向往之。随着道教在朝鲜半岛的流播,古代朝鲜人民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一系列的修仙实践。如《海东传道录》就记述了金可记、崔承佑、僧人慈惠等学习并传播中国道教内丹派的场景,同时,还将《参同契》《黄庭经》《龙虎经》等道教典籍在古代朝鲜士人群体中流播开来。《青鹤集》也讲述了李若、郭舆、崔谠、韩惟汉等朝鲜士人修习东方仙道的经历。《海东异迹》更是详细记录了朴烨、权华山、吴尚濂、金执义、任叔英、慎海翊、许浩、许穆等近100名朝鲜士人秘相修炼并传承道教仙修的情况。

不仅如此,古代朝鲜汉文小说中也出现了大量的敷衍仙道思想的作品,其中涉及道教修炼方法的小说也为数不少。本文仅从古代朝鲜汉文小说中所涉及的服食术、内丹术、房中术等仙修途径描写,看古代朝鲜人民的慕仙风潮,同时也一窥道教及中国古代涉道小说对古代朝鲜汉文小说的影响。

一、服食术

服食术是道教宣称的通过服食某些特效药物以求延年益寿,甚至长生不死的方法。它包含服食灵气、服食草本植物和服食丹道药物等方面。

服食灵气即行气,通过吞咽天地灵气,调整呼吸,并将其导引到身体内部;服食草本植物,即通过服食诸如松花、人参等植物,以及枣、桃等瓜果来调节身体机能。道教徒将这两种修炼方法统称为辟谷,又叫绝谷、却谷、断谷。道教认为,人食五谷,容易使肠气郁结,阻碍成仙之路。《中山玉柜经服气消三虫诀》从修炼的角度,阐述了辟谷的重要:“既食百谷,则邪魔生,三虫聚。贯穿五脏,环凿六腑,使丹田不华实,津液不流注,血脉不通行,精髓不凝住,胎魂不守宫,阴魄不闭户,令人耽五味,长贪欲,行老神衰,皮皱发落。若不却粒绝味,禁嗜戒色,则尸虫全而生,身比死。若灭三虫,弥尸鬼,安魂魄,养精髓,固形神,保天地者,非气术而不可倚矣。”[2]516因此,道教宣称不食五谷,便可消灭邪魔尸虫,进而稳固形神,长存于天地之间。

古代朝鲜汉文小说对服气辟谷和服草本植物辟谷这两种方式都有所涉及。如《文有采出家辟谷》对中国神仙张三丰服气辟谷成仙的记述:“明初张三丰日行千里,辟谷数月,亦能日啖数斗,隆冬卧雪中,此皆服气所致,与内炼金丹门路悬别。”[3]566文有采也学张三丰行辟谷之法,“不食十余日,一食辄进五六升,行步如飞,日行四百里。冬夏一单衣,不知寒暑。常着木履,流周四方”[3]563。《白头翁指教一书生》中的书生,本有些“仙家气味”,经白头翁的点化,“学导气辟谷之术,周游五岳,不知所终”[4]575。通过采集并吞服自然灵气,锻造神胚,进而将粗鄙的肉体改造成精微的神胎。道教的这一修炼方法在古代朝鲜汉文小说中也得到生动的演绎。

服食草本植物辟谷不是什么都不吃,而是通过摄入诸如松花、灵芝、人参、不死药等草本药物,而得道成仙。《义兵肩挂漆匏竿》中抗击倭寇的义兵领袖郭再佑“或经月不食,惟日食松花小片,就鹫山沧岩为栖息地,扁以忘忧,永谢烟火,多有异事。一日,忽大雷雨震其房舍,公已化异香满室,世传仙去”[5]186。《郭再佑》一文也说郭再佑“求神仙,入山辟谷,采松叶而服”,因为抗击倭寇,他一度中断了辟谷,倭寇被击退后,他拒绝了李朝授予的官职,复行辟谷,只吃些松叶、松脂、松花等[1]170。

《北寺遇神僧论相》中的一人因为吃了许多灵芝,便从此成为一名地上仙[6]585。《成虚白南路遇仙客》中成虚白,路上遇到一个骑驴的客人,行至半路,客人命小童取出容器中蒸之烂熟的“一小儿”来吃,又喝了一瓢“有酒若血,虫蛆盈满,又泛数花草”的东西,并询问成虚白是否要吃,成虚白惊恐万分,连忙挥手拒绝。之后,成虚白从小童口里得知,客人是神仙吕洞宾,所服之物分别是千岁童参和灵芝(1)郑明基编《韩国野谈资料集成》(15),汉城:启明文化社1992年影印版,第355—358页。《驴客过吟洞庭诗》(郑明基编《韩国野谈资料集成》(16),第634—637页)所述内容与此基本相同,应是同一故事的不同版本。。《帷幄龟鉴》提到,蓬莱、方丈、瀛洲这三神山中“有长生不老草”[7]8,《金华寺梦游录》中主人公也认为,徐福入海求“三神山不死药”,“与安期生同游于昫界之中”,是人生一大快事[8]30。这里,小说浓墨渲染松花、灵芝、人参等的神奇功效,夸饰它“灵草”的功能,赋予它不死、长生的内涵。

其实,不仅古代朝鲜汉文小说有意夸饰松花、灵芝、人参等物的奇效,将其视为不死药,在中国古代小说中,它们亦被赋予仙人速成的“特效药”。如《列仙传》中的毛女,秦朝灭亡时逃入深山中,靠服食松花延年,西汉时她已活至一百七十多岁。《十洲记》中,瀛洲所生的神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