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秋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VIP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秋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秋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2.《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悟情感基调。

2.以“异立骨,通过品赏异景、解读异情、点评异人,了解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感受诗词悲壮之风,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3.知人论世,与《岳阳楼记》对照互补,更深入地了解范仲淹心怀天下的忧乐观与担当精神。

重难点

以“异”立骨,通过品赏异景、解读异情、点评异人,了解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感受诗词悲壮之风,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的人生抱负,也是他的政治宣言。今天我们再次走进范仲淹,走进他的一首词《渔家傲·秋思》,来看一看词人是否践行了他的政治宣言,是否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

二、读“秋思”,明词作之意

(一)析标题,知背景

1.这首词的词牌名和题目分别是什么?

渔家傲是这首词的词牌,秋思是这首词的题目。

2.从题目来看,这首词的情感基调可能是什么?

“秋思,顾名思义,“关于秋天”的,或者是“在秋天里的一些思想、思考、情思。秋天在中国文化里面常常代指着肃杀、凄凉、萧瑟,因此从题目可以看出来,这个作品应该是抒发一种比较低沉的情绪的作品。

3.这和我们在《岳阳楼记》里认识的范仲淹能相符吗?

预设:不太相符,有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胸襟的才是我心目中的范仲淹。

追问:是什么让我们对范仲淹出现了这样的认知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背景。

公元1040年正月,西夏元昊集中十万兵力,目标直指延州,活捉宋将李世彬,又击败了为延州解围的宋将范雍。面对李元昊的强势侵扰,宋廷调兵遣将,扬声讨伐,但宋自建立以来,就采取重内轻外的政策,对内加紧控制,边疆却长期放弃警戒,所以事起仓促,将不知兵,兵不知战,以致每战辄败。就在这时期,范仲淹主动请缨,移知延州。他到任后,军令明白,爱抚士卒,一方面加强军队训练,一方面修筑防御工事,一改军中涣散之态,军民上下一心,在他任上的四年,西夏不但不敢侵犯,而且称他为“胸中自有数万甲兵”。无奈朝廷军力薄弱,只能采取守势,不敢轻易出兵,也无法彻底平定西夏叛乱。

这首词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他的家在江苏的吴县,一个生于江南的文人,此时此地有何感想呢?让咱们一步步走近作者。

(二)读“秋思,明词意

1.听读《渔家傲·秋思》,听准字音。个别学生朗读,要求读准节奏。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自由朗读词作,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词意,师生一起梳理文意。

预设:

浊酒: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守陋巷,教养子孙......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可见“浊酒是指家乡的土酒,可以延伸为家居的普通生活。

燕然未勒:燕然未勒:战事未平,功名未立。《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3.师生齐读,读出感情。

双调62字,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韵谐婉。朗读时,上片写景,语调要平稳悠长,略带凄凉;下片抒情,要把握好词人悲壮苍凉的心境,语调要低沉。

三、读“秋思”,赏秋思之“异

如果让你用一个字评价范仲淹笔下的边塞秋景的特点,你会用哪个字?从哪句诗找出来的?为什么选这个字?

“异”

“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秋来,点明了季节。“风景异”,概括地写出了延州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词人是苏州人,对这个地方的季节变换,远较北人敏感,所以用一个“异字概括,这中间含有惊异之意。

(一)身临其境赏异景

小组合作,赏读上阙,说说边塞秋景“异”在何处?

学生合作讨论

预设:

1.“异在塞下天气的极度寒冷

“衡阳雁去无留意”

秋季来临,大雁南飞避寒,本事大自然的规律,可词人却说它“无留意,毫无停留、留恋之意,烘托出边地环境的苦寒。大雁不愿停留尚且能南飞,戍边的将士呢,其中艰辛可想而知。(板书:视觉上的悲凉——边地苦寒)

2.“异”在塞下奇异的声音

“四面边声连角起。

“连角起”点明当时一种怎样的状况?

明确:塞上四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八戒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