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广东省东莞市长安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 第九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pdfVIP

【部编版】广东省东莞市长安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 第九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读课)

东莞市长安实验中学李萍

教学目标

一、了解鲁迅的简要经历和写作背景。

二、默读课文,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感情基调。

三、品味细节,探索人物内心世界,领会文章主旨。

教学设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鲁迅,该文写于1926年,这是鲁迅人生中充满变动,心情“空洞、芜

杂”的一年。所以“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的鲁迅把目光投向了旧事,希望借旧事的回忆来排除

苦闷,寻求心灵的慰藉。可用默读、品析与拓展阅读结合的形式,与学生一起走进鲁迅记忆深处的“百

草园”和“三味书屋”,感受大鲁迅笔下的小鲁迅游戏与学习活动的乐趣与苦恼,领会其中深藏的蕴意。

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一、学生阅读预学资料,了解作者鲁迅的生平及相关作品,完成课前预学思考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是作者在厦门大学图书馆的楼上写的。鲁迅为什么在这个

时候回忆起童年的往事来了呢?又为什么要回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呢?

“三·一八”惨案以后,北洋军阀政府通缉鲁迅,他被迫离开北京到厦大任教。他在《朝花夕措》“小

引”中说:“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然而鲁迅一贯主张的却是:

“……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

因此,即使困守在厦门大学,也总要“做一点事”。做些什么呢?他针对着当时文化教育在全国泛滥

的封建复古的逆流,如:“尊孔读经”,小学生必须读“四书五经”等,以追怀往昔来予以回击。鲁迅

曾说:“倘有人作一部历史,将中国历来教育儿童的方法,用书,作一个明确的记录,给人明白我们

古人以至我们,是怎样的被熏陶下来的,则其功德,当不在禹(虽然他也许不过是一条虫)下。”

鲁迅先生在“只剩了回忆”的困境下,仍在自觉地战斗着。

附阅读材料一:《朝花夕拾》小引

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

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中国的做文章有轨

范,世事也仍然是螺旋。前几天我离开中山大学的时候,便想起四个月以前的离开厦门大学;听到

飞机在头上鸣叫,竟记得了一年前在北京城上日日旋绕的飞机。我那时还做了一篇短文,叫做《一

觉》。现在是,连这“一觉”也没有了。

广州的天气热得真早,夕阳从西窗射入,逼得人只能勉强穿一件单衣。书桌上的一盆“水横枝”,是

我先前没有见过的:就是一段树,只要浸在水中,枝叶便青葱得可爱。看看绿叶,编编旧稿,总算

也在做一点事。做着这等事,真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很可以驱除炎热的。

前天,已将《野草》编定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他改了一个

名称:《朝花夕拾》。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

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

闪烁罢。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

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

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文体大概很杂乱,

因为是或作或辍,经了九个月之多。环境也不一: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

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是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

了。

阅读材料二:鲁迅简介

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

1887年读私塾。

1898年入南京水师学堂学习。

1899年到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铁路矿务学堂学习。

1902年赴日求学于东京弘文学院,在此期间创作了名诗《自题小像》。

1904年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1908年参加革命者组织的“光复会”。

1908年8月回国,在杭州、绍兴任中学教员。

1912年到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部员,后到北京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长,后又升为佥事。

1917年因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愤而辞职。

1918年1月参加改组后的《新青年》编辑工作,并发表《狂人日记》。

1920年以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并研究古典文学,编写了《中国小说史略》、《嵇康集》、

《小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