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摘要
蓝藻水华是全球性水环境问题,其大面积爆发严重危害了水生态健康,威胁
了广大人民群众用水安全。部分产异味藻种分泌出的异味物质严重影响了出水品
质,增加了水厂水处理成本。在水厂水处理的各个环节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混凝沉
淀和后氧化杀菌消毒的环节。前者去除了大部分水华藻类,包括细胞胞内的异味
物质,后者可以降解溶解态的异味物质和部分可溶性有机物及细菌病毒。但面对
大面积的高浓度的水华,传统的混凝沉淀与后氧化过程无法达到国家的出水标准。
因此需要在混凝之前加入预氧化处理以提高混凝效率减少药剂用量,在后氧化过
程中应用高级氧化,提高溶解性异味物质和可溶性有机物的去除效率减少消毒副
产物的生成。本论文旨在研究颤藻(Oscillatoriasp.)的生长特性及其产异味物质的
能力,并探究臭氧预氧化强化混凝过程中臭氧对藻细胞特性(藻细胞和藻源性有
机物)的影响及臭氧强化混凝的机制;探究藻细胞特性在臭氧预氧化过程中对异
味物质释放和去除的影响,分析藻细胞和藻源型有机物对臭氧氧化降解异味物质
的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在对颤藻的生长特性及其产异味物质的能力的研究表明,颤藻在对数期
生长明显,比生长速率μ为0.192d-1。颤藻细胞内和细胞外的异味物质产量在
适应期和对数期都在增加,最高达到12745ng/L和1888ng/L;之后进入稳定期
异味物质产量开始下降。而颤藻异味物质产率在适应期呈现增长趋势,在对数期
和稳定期总体反而降低。颤藻异味物质的平均分泌速度在随着生长周期的进行不
断地降低。适应期和对数期颤藻异味物质产量和细胞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而在稳定期则呈现出负相关关系。
(2)在探究臭氧预氧化强化混凝过程中臭氧对藻细胞特性(藻细胞形态特征
和藻源性有机物)的影响中发现,预臭氧浓度为0.25mg/L和0.5mg/L时能提升
混凝效率,当臭氧剂量达到1mg/L时,混凝效率出现明显下降。在低剂量臭氧
条件下藻细胞结构较为完整,Zeta电位绝对值下降到-14.8mV,从而在较少混凝
剂的作用下形成的絮体尺寸更大,结构更加紧实,沉降速度更快。在较高剂量臭
氧预氧化条件下,藻细胞破损,部分胞内有机物溢出;同时藻细胞表面Zeta电
I
位绝对值增加,导致混凝效率的降低。臭氧预氧化后藻液中可溶性有机碳(DOC)
浓度随着预臭氧浓度的增加;同时随着混凝剂剂量的增加,DOC的去除率也在
-11
增加。最佳的单位细胞臭氧接收量为9.61×10mg/cell。臭氧预氧化对于UV254
的去除有明显促进作用,对可溶性微生物副产物类有机物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再经混凝沉淀处理后,这些种类有机物被进一步去除。而腐殖酸类有机物在混凝
过程中的去除效果并不理想。
(3)对臭氧预氧化过程中藻细胞特性如何异味物质释放和降解的研究发现,
随着藻细胞浓度的增加,预氧化处理后,虽然水体中的异味物质也会增加,但胞
外的异味物质的比例在减少。藻类代谢产生的藻源型有机物(EOM)增加会减少异
味物质释放的风险。臭氧对异味物质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并且臭氧和过氧化氢协
同处理的高级氧化方法要比单独使用臭氧的效果更显著,不仅可以提高异味去除
率,也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土臭素(GSM)比二甲基异茨醇(2-MIB)氧化去除的效率
更高且水体中EOM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异味物质的氧化去除效率。
关键词:臭氧;预氧化;颤藻;强化混凝;异味物质
II
Abstract
Cyanobacteriabloominwaterenvironmentisbecomingapervasiveglobalissue.
Theextensiveproliferationofcyanobacteriaalgalbloomhascausedth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研究.pdf
- 基于自建表情数据集和改进Transformer框架面向视频序列的表情识别方法.pdf
- 基于提示学习和优化长尾分布的中医病症分类模型及应用.pdf
-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研究.pdf
- 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以“化学反应与能量”为例.pdf
- 基于MOF复合材料的构筑及其气敏性能的研究.pdf
- 基于Rabin指纹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溯源数据压缩方法研究.pdf
- 基于Guwen-UniLM的相邻子句篇章级文言文机器翻译.pdf
- 地理加权各向异性回归模型与方法研究.pdf
- 在PAR平台的自动化机器学习研究.pdf
- 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以恒瑞医药为例.pdf
- 自闭症儿童治愈系绘本设计研究--以绘本《树洞的礼物》为例.pdf
- 聚苯乙烯微塑料联合镉污染对两种作物生理生态的影响及其土壤环境的变化.pdf
- 石榴石型固态电解质LLZO表面_晶界性质及锂离子输运性质研究.pdf
- 父母过度教养对初中生两类网络成瘾影响的链式中介机制及差异.pdf
- 清代徽州户婚田土诉讼司法效率研究--以诉讼案卷为中心.pdf
- 杜诗记忆空间研究.pdf
- 李元复《常谈丛录》整理与研究.pdf
- 新能源企业发行绿色中期票据融资动因及效益研究--以龙源电力为例.pdf
- “三生融合”理念下的农业观光园景观设计研究--以原阳黄河稻夫农业观光园为例.pdf
文档评论(0)